几只现代诗

冯至《蛇》

它是我忠诚的侣伴,

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

它想那茂盛的草原——

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影一般轻轻地

从你那儿轻轻走过;

它把你的梦境衔来了,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1926

诗歌鉴赏

无论是在日常的想象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蛇似乎都不是什么美好的形象。它身上总是笼罩着妖异之气,常让人“悚惧”,而很难使人联想到“忠诚”。但在这首《蛇》中,诗人一改我们心目中蛇的原型,使它轻灵忧伤,至情至性。据冯至日后的回忆,这是一首借画抒情的诗。当时他看到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画家毕亚兹莱的一幅黑白线条画,“画上是一条蛇,尾部盘在地上,身躯直长,头部上仰,口中衔着一朵花”,他觉得这蛇“秀丽无邪,有如一个少女的梦境”。于是诗人将少年对爱情“寂寞”而纯真的向往融入这条“静静地没有言语”的蛇之中,借蛇“热烈的乡思”暗喻痴情的相思,又用“茂盛的草原”比附恋人“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只这一层比喻已经使诗歌奇崛不凡,但诗人意尤未尽,更进一步使蛇活动起来。它从恋人的梦中出来,“从你那儿轻轻走过”,仿佛爱的使者,“把你的梦境衔了来”,“绯红的花朵”也成了爱的羞涩与热烈。我们知道,爱的抒情诗极易变得夸张,直抒胸臆常会显得激昂有余而深情不足,那么这首构思精巧,结构完美而意象新颖的诗当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冯至(1905—1993)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1927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昨日之歌》,在诗歌界反响甚大,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而冯至自己对早期诗作的评价是:“形式比较多样,语调比较自然,写的还是真情实感”。总体看来,冯至的诗歌感情含蓄深沉,于平淡中见奇巧,这些特点在这首诗中也得到了完整的表现。另外,他的诗歌虽为自由体,但结构整齐,格律韵式井然有序。本诗而的用韵就很严谨,诗节内部ABAB押韵,每节换韵。从而使诗歌获得强烈而又富有变化的整体感。

皓月

法 魏尔伦 ○葛雷译

皓月闪烁在树林,

枝干上 树叶下

发出一种声音

啊,心上的人。

池塘像深邃的明镜,

倒映着黑色的柳影,

风在柳梢啜泣嘤嘤……

梦幻吧,是时候了。

辽阔,温馨的宁静

似乎走下

星光闪烁的苍穹

这正是美满的时刻。

月亮升起的地方

作者:小岛

月亮升起

有雕归巢的声音

有鱼儿跃出碧光

有琴声演绎古老传说

好多不知谁的眼睛

落于白桦树上 眨眨地

透出智慧和孤傲

夜里

却抛给月亮

无限柔情

也是那晚

贴在窗上的那些

姥姥剪出的窗花

被冰凌花裹着

在我的梦中

溶化了

(萨尔图:大庆市一地名,蒙语意为"月亮升起的地方")

中 秋

如果那也算作一次分离

在我年轻的心中

是否可以原谅你

就像落叶可以原谅野风 无礼

青春可以原谅岁月 将她抹去

蟋蟀停止了吵闹

石榴树挂满了羞红的果

最后那一场雨淋湿了野玫瑰

(他们说湖边的玫瑰喜欢歌)

你会不会坐在月下

听我唱

听我的歌飞进山林

飞越湖水

飞向那一轮圆月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难演的戏

在众人围成的舞台上

没有灯火 没有音乐

只有用我嘹亮的声音

唱那首忘了名字的歌

那又怎么样呢

岁月还将继续

不知到哪一天 又要分离

月已升至半空

原来湖水也会有潮声

原来自始至终永恒不变的

只是月圆月缺

苍白的林中

秋菊绽放

月下

你我含泪挥别

1992年10月9日

抒情诗选(4篇)

于洛生

(一) 情 缘

未来有一把锁

记忆有一把锁

她的像已收入一把同心锁;

清亮的心曲汇成河

专一的爱恋汇成河

有她的一生是光彩重生的河!

如画的情缘

是有霞光的春天

落英铺地的林间

殷红的思念堆积在眼前------

如诗的情缘

是激动的心弦

也许林中靓丽的仙子

已读懂心中熠熠的期愿!

(二)菊 花 神

穿过云彩的月光

飘洒在一园的菊花上

翩跹想往

宇宙蕴藏神秘的力量

可以令时光倒流

回溯到-------

汗青记载的一个晚上

丰美的菊花

同样的月光

焚香,祷告,有个女人

眉如鹅黛,亭亭玉立

虔诚,仰望-------

啊!人比月更明亮

貂蝉之月哦

风清云淡

馨香已远

我的想象似一尾人鱼

在星海的边缘

游弋......

(三) 水的新生

刚刚从冰川上融化的时候

就神往自由

虽是山之子

却奔向海

因为海是--

水的不朽

一条大河快乐地奔流!

连长天都望不尽它寂寞的源头

不管明天是伫望的雨云

还是啸叫的海风

今天的浪花

都用雀跃的奔腾

炫示它的拥有

(四) 送 别

当你将远行时我有些心痛

想不到送别时是飘雨的天空

我们都将踏上渺茫的前程

也做好准备去度过风雨人生

我会给你写信的……

不会问你路上

天空响不响雷

身旁刮不刮风;

只问你旅程

手中有没有伞

天上有没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