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百色起义:在广西的政治风云中 三、在百色、龙州起义中显才能

百色,距南宁约210多公里,这里已非广西腹地,周围没有大镇,西边就是云南。

龙州,距南宁约150公里,这里紧临我西南要塞镇南关(今凭祥市),对面跨过十多公里就是越南。

邓小平和他的同志一到百色,就积极进行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立即筹划武装起义。邓小平召开了党委会议,决定进一步发动群众,宣传党的“六大”主张;改造和扩大部队,建立政治工作制度,组织士兵委员会,实行官兵平等;通过地方组织,武装农民,开展打土豪劣绅的斗争。右江地区的革命活动日益发展。至11月初,党中央批准了在左右江地区举行武装起义的计划,颁发了红七军、红八军的番号,任命了领导干部。邓小平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立即在百色和龙州筹划一切,具体部署武装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

到百色后,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和部署,积极开展工作。首先,在部队和群众中宣传我党的主张,发动群众;第二,把政权掌握过来,在我们力量所及的地方,撤换一些反动的县长,换上我们自己的人;第三,整顿军队,扩大武装。当时的部队是从李明瑞的旧部队拉过来的,成分复杂。为了把这支旧部队改造成革命的军队,首先清洗了一些反动的军官,对他们不抓、不杀,发给路费,“礼送出境”,然后在部队中实行民主革命,成立士兵委员会,实行官兵在政治上、生活上一律平等,禁止打骂,建立政治工作制度;第四,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第五,消灭地主武装和土匪,巩固根据地;第六,培训干部,邓小平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他亲自给他们讲课。党的“六大决议”、“十大纲领”、苏维埃政权等问题,就是他亲自给干部们讲的。他讲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理论联系实际,很受欢迎。

就在这时,回上海向党中央请示工作的龚饮冰秘密回到百色,向邓小平他们传达中央的指示。中央批准了邓小平他们的建议,要他们在广西左、右江地区创建根据地,创建红军,颁给的番号是红七军,委任张云逸为军长,邓小平为政委。左江地区的部队编为红八军。

听到中央的决定,邓小平他们十分振奋。当即,他们又派龚饮冰回上海,把部队撤到右江地区的情况再向中央汇报,并表示:“我们坚决执行中央的指示,大概需要四十天的准备,就可以就绪,那时就立即宣布起义。”“邓小平当即召开了党委会议,传达了中央的指示,决定加紧准备,在12月11日广州起义二周年纪念那天,宣布起义,成立红七军和右江苏维埃。”

公元1929年12月11日,百色城头高高升起了武装起义的红旗,宣告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正式诞生。

按照党中央的任命,张云逸为军长,邓斌(小平)为政委。下辖三个纵队:第一纵队司令李谦,政治部主任沈静斋;第二纵队司令胡斌,政治部主任袁任远;第三纵队司令韦拔群,政治部主任李朴;军部经理处长叶季壮。

第二天,在平马召开了右江地区第一届工农兵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右江苏维埃政府,雷经天任主席,韦拔群、陈洪涛等为委员。红七军成立后,建立了前敌委员会,中央代表邓斌为书记,张云逸、陈豪人、雷经天、李谦、何世昌等为委员,统一领导部队和地方的工作。

在百色起义的前夕,也就是在11月的下旬,邓小平突然接到上海党中央发来的电报,要他去上海报告工作。于是邓小平便同张云逸等作了工作布置,于百色起义的前几天,也就是12月初,由百色动身,由一个向导带路,化装成商人,准备首先到龙州布置检查工作,为龙州起义和成立红八军作准备,然后再由龙州经越南海防乘船到香港,再乘船去上海。

邓小平带领袁任远和佘惠由百色出发,先到田东住了一宿,第二天,他们在路上,正巧遇见李明瑞。

原来,李明瑞、俞作豫到了龙州后,一方面筹集军饷,一方面整理部队。而俞作柏此时已离开广西去了香港。11月末,李明瑞欲乘粤桂两军对峙、广西政局混乱、南宁空虚之际,发动攻势反攻南宁。他已命令俞作豫率领左江部队开进崇善待命,并亲自过右江与右江的部队商议联合攻取南宁。正在他去右江的途中,遇到了邓小平。

邓小平和李明瑞,都已相互闻名已久,而这次路遇,却是他们第一次的相见。从这一次相识开始,邓小平便和李明瑞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情,并开始了一段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的战斗历程。

这次相遇后邓小平和李明瑞谈了一会,便决定一块返回百色。这是因为,邓小平和李明瑞接触后,发现李明瑞和俞作豫对于是否打红旗,还持犹豫态度,但又感到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出路。当李明瑞到百色时,路遇邓小平,邓小平和李明瑞又转回百色,做李明瑞的政治思想工作,宣传革命道理,指出军阀混战的危害,说明党的计划是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准备百色、龙州起义,成立红七军、红八军,至时请他任红七、八军总指挥,希望他跟共产党走革命的道路。李明瑞欣然接受邓小平的劝告,毅然走革命的道路。

决心下定之后,李明瑞立即返回龙州。邓小平也再度踏上回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的路程。

李明瑞回到龙州时,发现当俞作豫率部队向崇善前进时,大队副蒙志仁竟在龙州叛变。李明瑞和俞作豫会合后,当即决定夺回龙州。经过对龙州的封锁和围攻,蒙志仁战败逃窜,五大队于12月3日光复龙州。

龙州起义后,红八军派部队开展打土豪和剿匪斗争,除掉了罪大恶极、民愤极大的恶霸,相继在八个县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在数天内的政权,他已作了国民党军阀政府数十年所不能做所不敢做的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之反帝国主义政纲,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这是当时的中共中央负责人李立三对龙州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高度评价。

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使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的南疆大地上豪迈地高高举起一面呼啦啦飘扬的赤色旗帜,在一片白色恐怖中,极大地震动了反动势力,鼓舞了革命者的战斗士气。

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后,左右江区域20个县,100多万人口,成为当时全国瞩目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

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任命,李明瑞任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邓斌(小平)为红七军、红八军总政委兼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其时,李明瑞33岁,邓小平2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