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计篇第一 《孙子兵法》的价值观

我们读《孙子兵法》,往往第一个字就读偏了,偏得很深刻,是价值观的偏差。这第一个字,就是第一篇的篇名,《计篇》的“计”字。

人们常常把《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并列,甚至并为一本书,叫《<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不过,《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不是一回事,三十六计的“计”,是奇谋巧计,阴谋诡计;《孙子兵法》的计,不是用计,不是奇谋巧计,而是计算的计,是讲计算,不是讲计谋。

为什么说把“计”理解为奇谋巧计,是价值观问题?因为那是人性的弱点,贪巧求速,总想设个奇谋巧计就搞定了。这恰恰是孙子反对的。《孙子兵法》不是讲奇计得胜的书,是讲实力决胜的书。

孙子的“计”,是基本面,不是操作面。是最拙的,不是最巧的,“计”,是计算实力对比,对比计算的科目有五项,叫“五事七计”。

五事,是道、天、地、将、法。七计,是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就是比较敌我双方的政治、天时、地利、人才和法治。

所以孙子的计,相当于咱们现代管理学讲的SWOT分析,比较敌我双方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

计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知胜。比较这五个方面,七个科目,在战前就能判断胜负。计算比较后,就知道有没有“胜算”。

杜牧注解说:

计,算也。曰:计算何事?曰:下之五事,所谓道、天、地、将、法也。于庙堂之上,先以彼我之五事计算优劣,然后定胜负。胜负既定,然后兴师动众。用兵之道,莫先此五事,故为篇首耳。

杜牧此注,高屋建瓴,精准明白。

通过计算定胜负,胜了才打,这就叫胜算。没有胜算,那就不要兴师动众。这就是孙子的核心思想:先胜后战。我称之为“赢了再打”。

中国历史上谁最会用计呢?一说计,就想到诸葛亮。不过诸葛亮的计,恰恰是奇谋巧计的计,不是“五事七计”的计。用孙子的“五事七计”去衡量,诸葛亮就不及格了。道、天、地、将、法,他哪一条SWOT分析能胜过魏国?但他为了一个梦想,一个情结,兴师动众,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劳民伤财,尸横遍野。他要做的事,是唯有冒险,以侥幸才能成功的事,偏他又是天下第一谨慎之人,不打无把握之仗,一看不行就撤兵。那当初又何必发兵呢?

所以诸葛亮之计,计得糊涂。

那为什么在民间诸葛亮那么有名,人人喜爱呢?因为有故事。奇谋巧计,就有精彩的故事,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津津乐道。

而真正的战略,真正的胜战,看上去往往平淡无奇,是没有故事的。

《孙子兵法》也专文强调了这一点,所谓“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就是看似平淡无奇,没故事,这也是我们学习《孙子兵法》,重点要学的,于外行看上去,一点热闹也没有的地方,看到内行的大门道,学到内行的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