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敌后战场 第三十二章 东北抗联第四军第五军西征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影响和领导下,掀起了规模宏大的抗日救国的高潮。先是蜂起各地的义勇军抗日运动,接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的游击战争,到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前后,东北抗日联军已发展到11个军共3万余人。其具体分布是:

由中共南满省委领导的第1路军(辖第1、第2军)活动于辽宁和吉林省的通化、柳河、磐石、长白、桓仁、本溪、抚顺、清原等地;

由中共吉东省委领导的第4、第5、第7、第8、第10军和由中共北满临时省委领导的第3、第6、第9、第11军则活动于松花江下游和牡丹江部分地区,以及榆树、五常、舒兰地区。

东北抗日联军在南起长白山,北至小兴安岭,东起乌苏里江,西至辽河的广大地区内,在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独立地坚持东北抗日游击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东北抗日军民在全国抗战形势鼓舞下,掀起了新的抗日斗争高潮。东北抗日联军各军主动出击,袭扰日伪军,不断破坏敌人兵站、仓库、交通,通讯等军事设施,直接威胁日本侵华后方基地的安全。东北抗日联军的发展壮大,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广泛开展,成为日本侵略者的心腹之患。日军为确保东北占领区,巩固全面侵华的战略后方,加紧推行“三年(1936年至1939年)治安肃正计划”,实行所谓“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方针,加强军事“讨伐”和殖民统治。同时,为对苏战备,至1937年7月初,日关东军总兵力增至4个师团、2个独立混成旅团、3个骑兵旅团和5个独立守备队,共10余万人,另外,还扩充伪军,使伪军总兵力达33个旅,约10万人。

“七七”事变后,日军从关东军先后抽调4个旅团和2个支队的兵力到华北,并以其中大部组成察哈尔派遣兵团。由于其在东北的兵力减少,被迫对东北抗日联军改取重点“讨代”,并于1937年底将重点置于北满,采取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步压缩包围的战法,企图将抗日联军第3至第11军聚歼于松花江下游、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之间的三江平原。

1937年秋,活动于松花江下游地区的东北抗日联军第4、第5、第7、第8、第10军,在中共吉东省委领导下,积极协同中共北满临时省委领寻的东北抗日联军第3、第6、第9军,重创下江地区敌军,先后取得袭击宝清县凉水泉子伪警察所、摊川盂家岗伏击战、奇袭聚宝山伪警察署等战斗的胜利。

为加强统一指挥,协同作战,1938年1月5日,中共吉东省委在吉林饶河(今属黑龙江)境召开下江特委扩大会议,决定成立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周保中任总指挥,下辖第4、第5、第7、第8,第10军。

活动在松花江下游地区的东北抗日联军各军不断打击敌军。日关东军为了围歼活跃于伪三江省的抗日部队,特制定一个大规模的“讨代”计划,以其第4师团为主力,纠集伪军混成第16、第23、第27、第28旅团等部,共25万余人,于1937年底开始对活动在下江地区的东北抗日联军各军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讨伐”。日伪军采取分割包围,“蓖梳式”进剿,肃清一地,巩固一地的手段,企图将抗日联军各部驱于一隅,聚而歼之。

东北抗日联军各军遂开始进行艰苦的反“讨代”作战。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由于日伪军的疯狂进攻和严密封锁,抗日联军部队处于越来越困难的境地。

为了冲破日伪日益加紧的军事“讨伐”,粉碎敌人企图将活动在松花江下游地区的抗日联军部队“聚而歼之”的阴谋,打通与活动在东南满的抗日联军第1路军和挺进到热河的八路军的联系,中共吉东省委决定,以第2路军第4、第5军主力向西部的五常、舒兰一带进行远征,开辟新的游击区。

1938年4月,第2路军总部决定第4、第5军主力西征,总部率第4军1个团、第5军第3师和第7军在宝清、饶河等地坚持斗争,牵制敌人,掩护西怔。

根据第2路军总指挥部的部署,西征部队分为东、西两路。

西路,以第4、第5军之骑兵为主,由第4军统一指挥,首先夺取苇河县之楼山镇,攻占苇河县,建立临时游击根据地;尔后,越中东路前出至五常、榆树、舒兰等地,再视情况西进,争取与活动在南满的第1路军取得联系,进而与关内八路军沟通联络。

东路,以第4、第5军之步兵力主,由第5军统一指挥,首先强袭中东路上的绥芬河,并留少数部队建立后方基地;尔后,主力转向东宁、宁安、汪清、珲春等县开展游击活动,并争取恢复东老爷岭游击根据地,5月中旬,参加西怔的第4军主力和第5军一部分别从富锦、宝清等地出发,向牡丹江方向前进。6月上旬,部队进至勃利、林口县以南大小杨木背等地。由于日伪军围堵,沿途均经过苦战,6月下旬才抵达依兰、方正和牡丹江东岸,与活动在该地区的第5军军部及第1师会合。

此时,日军正在中苏边境挑起武装冲突,中东路沿线日军加强了封锁,给在牡丹江地区集结的西证部队的行动带来极大困难。

6月底,西征部队于林口刁翎召开干部会议,决定将东。西两路部队集中,统一向五常、舒兰方向前进,与在五常地区活动的第10军取得联系。具体部署是:以第5军第1师为先遣队;以第4军一部,第5军第2师为前梯队;以第4军第2师、第5军教寻团为后梯队。

7月初,在袭击牡丹江畔之江东和三道通解决给养后,西征部队即由林口以西之四道河子越过张广才岭,于12日拂晓攻占苇河县之楼山镇。袭击楼山镇战斗惊动了日伪军。当西征部队从楼山镇撤出后,敌人从中东路沿线及延寿、方正调来大批日伪军,对西征部队进行围追堵截。在此情况下,西征部队开始分兵活动。第5军军长柴世荣率第5军教导团、第1师第2团等部东返牡丹江地区;第4军主力和第5军第1、第2师分路向五常前进。但因地形不熟,第5军第1师误人苇河。第4军主力和第5军第2师误人延寿县境,又被日伪军“讨伐”队追踪,在荒沟进行反击战,歼敌一部。

7月下旬渡蚂蚁河进入苇河县境时,与第5军第1师相遇。于是,两部集合一处,共同行动,决定跨越中东铁路突入五常以后,再向东,与第2军第5师取得联系。

为解决部队给养,西征部队袭击了珠河(今尚志)元宝镇附近的“集团部落”,得到一些补充,7月29日,西征部队在一面坡附近遭日伪军追击,退至该镇南面的山地密林中,在此内无给养,外有追兵的关键时刻,担任西征部队军事政治领导贡任的中共吉东省委书记、第5军政治部主任宋一夫对抗日战争悲观失望,发生动摇,于7月30日借巡岗查哨之机,携款叛逃,给西征部队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引起了二些动摇逃跑事件的发生,但西征部队广大指战员在第4军军长李延平,副军长王光宇的率领下,仍坚定执行西怔计划,继续向五常进发。

8月初,西征部队为破袭中东铁路,在苇河小五站附近与日伪军遭遇,发生激战。虽然没有大的伤亡,但破袭中东铁路的计划却己无法实现,并且引起日伪军的更大注意。为全歼西征部队,日伪军从哈尔滨、长春等地空运1000亲人,对西证部队进行围堵。西证部队与日伪军连续苦战,伤亡很大,受到十分严重的损失。至9月初,始突破日伪军的堵截,进入五常县境。

为缩小目标,摆脱敌人,第4军主力和第5军第1、第2师分兵活动。

此时,第4军西征部队仅剩100余人。在李延平、王光宇率领下,摆脱前堵后追的敌人,隐蔽于小山子附近的密林中,准备与抗日联军第10军打通联系,坚持在五常开展游击活动。但是,这时第10军处境也十分困难。当第10军得知第2路军西征部队袭击楼山镇的消息时,军长汪雅臣曾率部北上,准备去苇河接应第4、第5军西征部队,进到小山子,不意遭敌阻击,汪雅臣身负重伤,只得撤回五常九十五顶子山后方基地。之后,日伪军封锁更加严密,第10军被围困在深山密林之中,无法出山活动。第4军西征部队欲与第10军会合,在五常开展游击活动的计划未能实现。9月下旬,第4军西证部队遭日伪军包围。战斗中,部队被冲散,60余人被俘,第4军第1师师长曲成山叛变投敌。11月20日,军长李延平被叛徒杀害。年底,副军长王光宇牺牲,部队失散。

第5军西怔部队与第4军分兵活动后,向舒兰挺进。夜间过牤牛河时,与敌遭遇,战斗中,第1、第2师失掉联系,第1师遭强敌追击,活动艰难,遂决定突围东返牡丹江地区。10月上旬,在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岸边与日伪军“讨伐”队遭遇。随该师行动的第4、第5军军部妇女团8名汉族、朝鲜族女战上,为掩护部队突围,与敌激战,直至弹尽,毅然跳人乌斯浑河激流之中,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1月初,第1师余部到达刁翎第5军后方基地。第5军第2师余部冲破敌人包围,由五常东返宁安,几经辗转,方与第2军第5师会台,转战于额穆,敦化一带,继续与敌人进行英勇的斗争。

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第4、第5军主力西征,历时5个多月,打乱了日伪军重点“围剿”松花江下游地区抗日联军部队的计划,分散和牵制了日伪军的兵力。但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西征部队经常遭到日伪军的围追堵截,西证目标五常、舒兰地区被日伪军严密控制,得不到群众的有力支持,加之西证部队缺乏坚强统一的领导,故西证行动未能达到恢复哈东旧区和打通与东南满抗日联军第1路军联系的目的。抗日联军第4,第5军部队受到严重损失,其中,第4军主力损失三分之二以上,第5军主力损失三分之一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