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风云时代 〇四、一江山岛之战

1955年的一江山岛登陆之战在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和中国军队现代化作战上都有标志性意义。

一江山岛位于浙江海门椒江口台州湾东南方,南距大陈岛11公里,北距头门山岛8公里,东北距高岛12公里,西南距琅机山20公里,西北距海门35公里,分南江和北江两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占据台湾的国民党政府认为,大陈岛是“台湾的北大门”,而一江山岛则是“北大门的门闩”。由于国民党军队不断以海岛作为跳板骚扰大陆沿海地段,同时也由于台湾问题一直是中国新政权迫切想要解决的领土和政权问题,中国军队在1955年发起了一江山岛战役。这是针对台湾问题的最卓有成效的一次战役,也是中国军队第一次采用海陆空协同作战的方式。一江山岛战役后,国民党的浙东岛屿防御体系遭到破坏,而且军队从大陈岛不战而撤,随后,美国加强了协防台湾。它是理解今日中、美和台湾问题的一个关键之地。

1955年1月17日晚,张爱萍几乎一整夜没合眼。

从三年前他被调任为第三野战军暨华东军区参谋长开始,这位身经百战的开国将军就在谋划攻打台湾海峡大陈列岛之事。计划一推再推,因为朝鲜战争牵涉大量兵力,中国不宜再开始一场新的攻坚战;因为攻打大陈列岛必定会涉及到美国的反应和态度;因为军队内部自身意见的不统一。

但最终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在张爱萍到任之前,退居台湾的蒋介石就已经开始利用华东沿海星罗棋布的岛屿,空袭和登陆骚扰大陆沿海地区。蒋介石的空军仅仅在1950年就曾经8次轰炸上海,5次轰炸南京,2次轰炸杭州。在张爱萍到任之前不久,1952年1月28日,金门的国民党军队登陆湄州岛,抓走居民300多人。

42岁的新任华东战区参谋长张爱萍提出的解决方法是,登岛作战,“单纯防范不是办法,要坚决夺占沿海敌占岛屿,把他们赶到海峡的另一边”。“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他后来回忆时说。

在国民党针对大陆的海峡部署中,最关键的两个犄角是,北边正对着浙江的大陈列岛,以及南面正对福建的金门岛。

抢过海峡,登陆小岛,攻占它占有它的难度究竟有多大?1949年10月24日至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10兵团28军攻打金门,结果,登陆部队3个多团9086人全军覆没。第10兵团司令,同样身经百战的叶飞总结说,最重要的教训是国民党军队有完备的海军和空军,而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在空中没有空军掩护,海上也没有海军支持。跨过海峡登陆作战,需要不仅仅是陆军的攻坚,更需要陆海空三军的协调作战。而张爱萍本人,正是中国第一支海军部队的作战者。

在大陈列岛的登陆作战方案中,究竟先攻取哪个岛,也是经过慎重选择的。大陈岛是整个大陈列岛台方攻防体系的核心,如果攻下大陈,其它岛屿自然垂手可得,但是大陈防御完备,而且距离大陆距离又远,解放军难以形成对登陆军队的有效支持。

作为大陈列岛门户的一江山岛成为最理想的选择。当时的台湾国防部部长俞大维曾经说,一江不保,大陈难守。距离大陆较近的一江山岛又在大陆岸炮的火力攻击范围内。因此,一举夺取一江山岛,从而威胁,进而进攻大陈,成为作战方案的最佳选择。

为了选择登陆地段,张爱萍对航拍照片一张一张翻来覆去看。最终选择了西北角的两个突出部。

接下来就是时间的选择。一旦时间确定,也就确定了攻打一江山岛,从而攻占整个大陈列岛的方案。但是在台湾海峡的任何一场军事行动都相当于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共产党的任何举动都需要考虑到美国的反应。没有人希望引发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尽管他们已经隐秘地在朝鲜战争中掰过手腕。

首任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在请示过毛泽东的意见之后,对华东军区和张爱萍的答复是:关于发动攻击一江山岛登陆作战时间问题,应积极准备,只要准备好了,确有把握就发起进攻。

张爱萍和华东军区选择的时间是1955年1月18日,根据收集到的20多年的气象资料,1月17、18、19风、浪、潮汐都适宜海空作战,在1月19日后天气可能转坏。因此建议在17日做好一切准备,18日发起攻击,19日结束战斗。

但是总参谋部仍然建议攻击推迟。张爱萍情急之下直接打电话过去给总参部副总长陈赓。陈赓问张爱萍:你有绝对把握吗?

张爱萍回答说:把握肯定有,只要美军不介入,但绝对两个字不好说。

陈赓和总参部总参谋长粟裕于是迅速报告给正在中南海参加政治局会议的彭德怀。彭德怀于是对毛泽东报告了华东军区建议在1月18日登陆攻打一江山岛。毛泽东征询了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的意见之后,授权彭德怀下决定。彭德怀当即表示,要“相信前线指挥员”,“我们都是打过仗的,按爱萍的意见办,战斗照原计划进行!”

可是去视察海岸的张爱萍内心却忐忑不安。一路上风都呼啸着,16号晚上集结起来准备参与作战的船只在风浪中摇晃,互相碰撞。一直到17号晚上,海上风仍然很大。张爱萍半夜打电话到空军气象科去问天气情况,气象科的结论是,这是短时大风,即将结束。

“等到半夜还是那么大的风浪,我想没有希望了,与其眼巴巴地盼着,不如睡觉。回到下面帐篷里,可怎么也睡不着。也许是困了,不知什么时候一下子睡过去了。猛地一睁眼,天放亮了,心里一惊,就往外跑”,张爱萍回忆说。

他是要跑到外面去看天气,看还有没有风。

当天的天气预报说:1955年1月18日,大陈海域云量0-3,云高3500米,风向中午前北至西北,午后转东风,风速3-4秒,能见度10公里以上。

战争从早上8点整开始,飞机轰鸣着开始了第一次空中打击。彭德怀说:“告诉张爱萍,给我杀鸡用牛刀!”

中午时分,炮兵群开始炮击一江山岛,几乎同时,登陆部队乘坐的船只起航。接下来,海军部队和空军部队对一江山岛进行轮番的火力攻击。直到下午3时,步兵两个团在海军、空军的配合下全部登陆,然后迅速占领了有利地形。

攻占一江山岛迅速引发了台湾和美国的强烈反应。美军在菲律宾、台湾海峡和日本的三支舰队迅速向大陈岛放下集结,第7舰队司令普莱德说:“目前对大陈岛的任何进攻,都将被美国解释为干涉第7舰队的的任务。这种干涉可能遭到美国方面的报复”。

但是在私下,美方鼓励台湾军方从大陈岛撤出,国务卿杜勒斯打电话给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请求苏方出面缓和中方的攻击态势。

而国民党方面则由太子蒋经国亲自岛大陈组织名为“金刚计划”的撤退行动。9天之内,台方从大陈岛上撤走全部军民33777人,由美国提供运载舰船。

2月12日,大陆军队登陆大陈岛。随后几天时间内,大陈列岛全部被大陆军队攻陷。一江山岛一役,得到了大陈岛不战而胜的效果,这可能也是彭德怀让张爱萍杀鸡用牛刀想要取得的结果。

后来有人形容一江山岛战役为中国的诺曼底登陆。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的第一场,可能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场海陆空三军协同作战,攻克一个海上岛屿的战争。

登陆一江山岛的战役一直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宣扬,有人认为这同后来彭德怀和毛泽东的矛盾激化有关。但是这场战役的意义却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得到了激烈议论。毫无疑问,它首先换来了台湾海峡宁静,至少表面上的宁静。国民党军队对大陆无休止的侵扰随着大陈列岛被逐个攻占而停止。它也显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49年之后开始建设的空军和海军的攻击能力,以及三军协同作战的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一个休止符,台湾海峡的军事主动权开始转移岛大陆一方,台湾和大陆进入相持阶段。大陆忌惮于美国的卷入而慎重考虑军事攻击台湾,相对于一江山岛而言,那是一个庞大得多的三军协同作战计划;而台方也开始收敛,不再频频进犯大陆沿海地段。

此后,虽然在195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曾经炮击金门,但是再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军事交锋。而台湾海峡虽然数次陷入危机,战争似乎一触即发,但却最终都获得解决。中国和美国两个大国有可能被卷入战争的危险让所有身临其境者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在《经济学人》前任主编Bill Emmott2008年出版的论述中国、日本和印度三国关系和竞争的《Rivals》中,Emmott列举了亚洲可能引爆大规模对抗行为的地区,其中也包括了中国的台湾海峡。但是Emmott认为台湾海峡引爆危机的可能性要小于朝鲜和巴基斯坦,因为在台海可能发生的危机中,中国、美国以及中国台湾方面都会慎重的考虑各方得失和可能的后果。毕竟,这一地区的问题已经悬留了如此长的时间,三方都知道它的严重后果,也曾经无数次考虑过危机发生后该如何应对,而且,过去的漫长的时间内,也让他们为在危机发生时讨论应对方法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机制。

一江山岛战役,因此可能成为台湾海峡最后的战役。当然,这是最幸运的一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