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英雄何须问出处 3、度时势,释囚聚山林

刘邦过了几天的悠闲日子。吕雉不愧为大家出身的小姐,对刘邦以礼相待,衣食住行料理得稳稳妥妥,不时拿出自己的嫁妆贴补家用,刘家也过得有模有样了。日子好过一些,刘邦不时接济一下夏侯婴、樊哙等人,吕雉也从来不过问。刘邦在兄弟中地位日增,心中也暗喜自己找了一个好老婆,期望这样的神仙日子继续下去。但是这种好日子并不长久。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东巡,崩于沙丘平台,首都咸阳发布治丧公告,征集天下犯人和青壮年连日赶往骊山修建秦始皇陵。刘邦接到县衙通知,将本县的犯人押解到骊山修建秦始皇陵。

年复一年的徭役使人不堪重负,环境恶劣,生活条件差,劳动强度高,无异于人间地狱。在那些服徭役的人当中,许多人有去无回,惨死在工地上。一听说要到骊山修建秦始皇陵,犯人们一个个心惊肉跳,刘邦也叫苦连天,但是也一天不敢耽误,立即起程。

萧何一行人和吕雉都来送刘邦,看到自己的好友和家人,刘邦叹息说:“宁做太平狗,不做乱世人。”前途渺茫,生死难料,他心中第一次对秦朝朝廷充满了不满和愤恨,并带着这种愤恨上路了。

一路上囚犯都蠢蠢欲动,想方设法逃跑,刘邦已经很难控制局面了。走了一天后,刘邦清点人数,发现已经少了十一个人了,剩下的也人心浮动,伺机逃跑。刘邦心里不由得犯起嘀咕:“照这样的逃法,即使赶到目的地也差不多逃光了。到那时,我还不是死路一条。”他心里权衡了一下,觉得自己不能做了骊山陵墓的牺牲品,必须作出决定……

队伍走到丰西泽中亭,天近黄昏,刘邦就让囚犯们停了下来,自己一个人坐在路边喝起酒来。挨到夜色苍茫,刘邦站起来,把酒瓶摔在地下,挨个解开押解犯人的绳索,犯人们都露出惶惑的神情,刘邦对他们说道:“我也不愿意让你们去骊山送死,你们都逃吧,从此以后,我也要远走他乡。”犯人们听了,一哄而散,其中有十几个犯人迟疑着不肯走,刘邦问:“你们为什么不快逃呢?”一个人说:“这世道,我们也不知去哪里。我们知道你是个大好人,要不就跟随你吧,你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刘邦想了想,叹口气说:“也好。”

天已经黑透了,刘邦借着酒胆,带着那十几个人在泽中亭的小路上摸索着前进。走到一半,他们就看到一只手臂粗的白蛇盘在路中央,在月光下十分显眼,许多囚犯吓得倒退,还有人说:“咱们还是往回走吧,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蛇。”刘邦醉酒尚未清醒,大声喝道:“男子汉大丈夫,还怕有蛇挡路?”说着,趋步上前,拔出剑,对着大蛇就是一剑,把大蛇拦腰斩成两截,跟随的人欷歔一片。

斩断大蛇后,刘邦带他们穿过去,一口气跑出好几里。其中一个囚犯很有见识,他觉得刘邦为人侠义,还有胆识,跟着他也许以后会有生路,就杜撰了一件怪事:昨晚有人走到斩死大蛇的地方,发现一位老婆婆蹲在那里哭泣。那人就问老婆婆:“您哭什么呢?”老婆婆回答:“刚才有人杀死了我的儿子。”那人问:“您的儿子为什么被杀?”老婆婆手抹眼泪,对那人说:“我的儿子原本是白帝的儿子,他变成蛇,挡在路中央,刚才被赤帝的儿子杀死了。”说完一闪就不见了……

这件事被他说得神乎其神,大家都信了,私下里议论,认为刘邦了不得,越发敬畏。刘邦无意中听到,将信将疑,但是想到村子里的那些传言,心中有些得意,暗想:“不管是真是假,反正对我也没有坏处。”以后便以赤帝的儿子自居。

刘邦他们由泽中亭往西进入砀郡境内,在泗水亭和砀郡的邻近地区有一片山地,叫做芒砀山。刘邦带领一行人连夜奔向芒砀山,藏匿起来。

芒砀山区有大小十多座山冈,连绵数十里,林木茂盛,周围沼泽密布,是个落草避难的好去处。刘邦从此便从沛县境内销声匿迹了,正式落草为寇,成为秦政府通缉追捕的犯人。

秦始皇驾崩后,时局不稳,人心惶惶,谁也无法料知未来是什么状况。在这种形势下,各级官吏办事拖拉,互相推诿,工作效率极低,刘邦一帮人马得到喘息的机会。

刘邦的大本营位于三不管地区,地形复杂,自古就是草寇出没的地方。官府无奈,就拘捕了吕雉,萧何等人积极庇护说情,曹参也多有照顾,所以没有吃多大苦头就被释放了。在沛县,刘邦的事情已经传开了,刘邦过去的那些弟兄见面都非常自豪地说:“咱们刘哥……”,惹得一些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心里痒得不得了,都想到山里归附他。樊哙原来杀狗卖狗肉,现在生意不好做,就带着几个崇拜刘邦的年轻人跑到山中投奔刘邦去了。

私下里,刘邦与萧何、曹参等人建立了“热线”联系,夏侯婴是他们的秘密联系人。萧何和曹参有官方渠道,对局势的了解比普通人多得多,他们经常让夏侯婴给刘邦传递重要消息。

秦公子扶苏被赐死,少子胡亥继位登基,称秦二世;宦官赵高升为郎中令,独断专行;大将蒙恬被削去军权,蒙罪自杀;秦始皇陵完工,续建阿房宫的工程又提上议事日程,徭役比过去更紧,法律比过去更严酷。

夏侯婴带来的口信几乎都是坏消息,刘邦预感到,一场大的变革正在悄悄到来。夏侯婴带来萧何的口信,让刘邦在山中安营扎寨,招兵买马,静观世变,等待时机。刘邦麾下几百人只能算是乌合之众,还不足以举旗造反,刘邦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安心在山中待了下来。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的一天,夏侯婴匆匆赶来,见到刘邦第一句话就说:“刘哥,机会来了!”刘邦看着夏侯婴汗涔涔的脸,预感到大事发生了,忙拉着他坐下。夏侯婴说:“一帮被征防守渔阳的农民,逢天大雨,因为估计不能按期抵达目的地,一个多月前在蕲县大泽乡断然折木为戟,揭竿而起。领头的是陈胜,打着‘张楚’的旗号,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各地响应者无数!”刘邦听了,兴奋地跳了起来,大喊:“这一天终于来了!”

刘邦吩咐夏侯婴迅速返回沛县,与萧何、曹参商量有关响应事宜。夏侯婴刚走,刘邦又叫来樊哙,让他马上召集所有人员。不一会儿,人员齐集跟前。

看着短短几个月,自己的追随者就从十几号人发展壮大成百来号人的队伍,刘邦心潮澎湃,踌躇满志。他十几岁就出来混,就是不想过自己老爹过的那种日子,游荡了半生,一无所成,但是结识了一帮好兄弟,如今老天给他机会,他这个混混头也想做一次英雄了。刘邦用犀利的目光环视队伍一遍,然后声音洪量地宣布:“天下苦秦久矣!现在,陈胜、吴广已经起事,我们也要拉出一支队伍,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来!”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刘邦生逢其时,自然被卷入了反秦斗争的怒涛中。作为朝廷的一个小官吏,刘邦并没有成为一个暴戾政府的爪牙,相反,他对秦朝的暴政有着深刻的认识,能在关键时刻做出自己的抉择。刘邦选择了百姓,挺身而出,释放刑徒,哪怕自己亡命天涯也在所不惜,这种仁爱之心、这种凛然正气使刘邦得到沛县人民的支持,最后终于产生了一呼百应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