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拾 堪称一绝的“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 倚重宦官,惊吓而死

明熹宗特别宠爱奶妈客氏,她的“对食”魏忠贤也就跟着鸡犬升天,做了司礼监的秉笔太监。这个职位权力极大,不但是宫中的太监头儿,还因为对大臣们的上奏有批答的权力,甚至于相当半个皇帝,要是皇帝是个不管事的,如熹宗这样的,那就几乎是整个皇上了。不过既然叫“秉笔”,可见从事这个职位的太监魏忠贤得有很高的文化素养才行,否则也看不懂那些写给皇帝的奏章是什么,更不要说批答。熹宗又是个文盲,这秉笔太监的作用就更加重要。但是,巧得很,他这个秉笔太监魏忠贤,竟也是一个文盲。

魏忠贤原来不过是个市井无赖,因为借钱不还,让人逼债逼急了,就愤而自宫,入宫做了太监。他虽然大字不识一个,却狡黠多智,记性特别好,还善于逢迎拍马,所以不久就在宫中混得不错。后来又勾搭上极受皇帝宠爱的奶妈客氏,做了客氏的“对食”,成了皇帝身边亲近的人。他善于揣摩皇帝心意,知道小皇帝爱玩,就想出各种新鲜有趣的玩法让小皇帝开心不已,因此得到了小皇帝的极大信任,就让他做了秉笔太监。

“秉笔”太监而不识字,怎么批答奏折呢。这倒也难不倒魏忠贤,他自有办法。他让亲信把奏章上晦涩的文言给他用口语讲出来。然后他发号施令,再由那人翻成文言,给他用朱笔写在奏折上。这么一番折腾,倒也弄得有模有样。小皇帝也是文盲,又糊糊涂涂地爱忘事,自然不会和他计较这些。魏忠贤还和他的前辈刘瑾公公学了一招,也是等皇帝正玩得高兴,比如说正在拿着刨子锯子大作木工活的时候,就拿上公文奏折请皇帝批示,皇帝兴致正高,哪里想看这些玩意,总是不耐烦地挥挥手,让他去自行处理。于是,魏忠贤就把朝中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魏忠贤胡作非为,朝中大臣们自然不干。左副都御史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说:“宫中、府中,大事、小事,无一不是忠贤专擅”,一时间百官响应,弹劾魏忠贤的呼声甚高,连魏忠贤都有点害怕,对皇帝说自己要出宫避祸。皇帝哪里肯放,温言劝谕,百般挽留,还为此辍朝三日;后来又传下圣旨,敕诸臣不得擅出奏事。于是群臣大哗,又开始纷纷上奏。可皇帝就是铁了心要留魏忠贤,大臣们也没有办法,首辅叶向高还因此辞职。而魏忠贤看到皇帝对他如此支持,胆子就越来越大了。他总揽朝内外一切大权,人称“九千岁”,还有人称他“九千九百九十九岁”,和“万岁”只差一岁。朝中官吏多投奔到他的门下,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等名号。他的死党从中央到地方,自内阁、六部至四方总督、巡抚皆有。当然,魏忠贤也不是得到所有人的附合,和他做激烈斗争的,就是“东林党”。

东林党由其领袖顾宪成所讲学的东林书院而得名。顾宪成曾经给东林书院题写了一幅很有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由此可见此“党”人的抱负。他们往往不畏强权,为民请命,大胆弹劾朝中权贵,甚至敢于冒犯“龙颜”。他们提出反对矿监税使掠夺、减轻赋役负担、发展东南地区经济等主张,同时要求开放言路、抑制宦官和贵族特权、实行改良。这些针砭时政的意见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同时也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魏忠贤乱政受到了他们的极力弹劾,就对他们恨之入骨,疯狂迫害。他捣毁了东林书院,还把全国的书院都关闭了,又诬陷已经退休的东林党领袖高攀龙贪赃枉法,派遣锦衣卫骑快马去加以抓捕。高攀龙却十分镇定,写好两封信交给孙子,让他们明天交给锦衣卫的人,之后便投入池中而死。

魏忠贤又指使爪牙去苏州抓另一位东林党人周顺昌,结果在当地激起民愤,数千人聚集在官府衙门外,以颜佩韦等人为首击鼓鸣冤。太监们骄横不法,与民众产生了冲突,当场被打死了一个。东林厂于是,巡抚毛一鹭向朝廷报告“吴人尽反”,派军队镇压,逮捕了颜佩韦等五人,污蔑他们是“首乱者”,随即加以杀害。为防止民众再次造反,竟将五人首级悬于城门之上,来威慑民众。但当天晚上魏忠贤就做了一个恶梦,梦见五人索要他的首级。他极为恐慌,害怕自己就要死掉。这时手下人给他出了个主意,劝他给自己建祠堂,一来自己的肉身化成了塑像,可以镇住这些鬼魂;二来可以更好地控制民众,增添他们的恐惧心。一般祠堂都是为了纪念去世的人而建的,但魏忠贤还活着没死,所以就叫做“生祠”。于是魏忠贤就命令心腹在苏州为自己修建生祠。生祠建得富丽堂皇。匾额上是皇帝的御书“普德”两字。祠堂里面供奉着魏忠贤的肖像,用罕见的香木雕刻,眉眼口鼻,四肢衣着,都与本人一般无二。肖像的肚子里,装满了金玉珠宝。在头髻上留下一小孔,里面插着四季的鲜花,芬芳扑鼻,香气四溢。一帮马屁精每天都要到生祠烧香叩拜,命令凡是路过的人,也要行五拜礼,呼九千九百岁。

有了打头的,别的马屁精自然纷纷仿效,都把这当成了向魏忠贤献忠心的手段。一时间“九千岁”生祠满天下。一座比一座富丽,“极壮丽庄严,不但朱户雕梁,甚有用琉璃瓦,几同宫殿”,祠中都供奉魏忠贤生像,头戴官帽,身穿朝服,手持玉笏,竟是帝王的规格了。各地官员在迎奉塑像时也庄严肃穆,俨然如迎接皇帝一般。不仅为官者如此,一般商人、土豪,乃至地痞、无赖也都跟着凑热闹,规模越搞越大,装饰越搞越华丽,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拆民房、庙宇甚至于学校来争建生祠的。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松江监生陆万令,居然奏请在国子监里为魏忠贤建造一座祠堂,还在奏章中肉麻地说“九千岁”功德盖世,堪比孔子,把魏忠贤和孔子并提。顾炎武在总结明亡原因时,说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士大夫无耻”,可谓在此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但是,魏忠贤虽然是“九千九百九十九岁”,比“万岁”就差一点,但到底不是“万岁”,一旦皇帝不在了,他通天的权力也就没有了。天启七年(1627年),小皇帝一次在宫中花园里的湖中划船,不慎掉到了水里,魏忠贤吓坏了,赶忙跳下水去救皇帝,其他人也纷纷跳入水中。皇帝捞上来了,却因为惊吓,不久就生了大病。魏忠贤十分担心,他从宫中府库里找出大红寿字纱,做成衣服让宫中上下都穿上,来为皇帝祈福。还不停地让人对着皇帝的寝宫大喊:“圣驾万安矣”。但这一切都没有用处,八月二十二日,熹宗去世。因为他没有子嗣,皇后张氏主持立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检为帝,是为崇祯帝,也是明代最后一位皇帝。魏忠贤十分忌惮信王,对他即位百般阻挠,但在张皇后的坚持和周旋下,没能得逞。后来崇祯终于设计扳倒了魏忠贤,将之赶出宫廷,安置在凤阳。魏忠贤于路畏罪自杀。客氏则被赶到浣衣局乱棒打死。二人的亲族也大多被杀,依附他们的无耻之徒则被逐出朝廷。被魏忠贤排挤的东林党人再次上台,崇祯帝也有心励精图治。但已经太晚了,明朝已经是危急重重,从根子里腐烂了。十七年后,李自成大军攻入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明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