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长安多疑氛 广陵多纷争

长安,未央宫昭阳殿。

博山炉里香烟袅袅,殿内四壁挂着刺绣的丝帛,香桂木的殿柱髹着通红的漆,翠羽织成的帷幔低垂,云母屏风将大殿隔成了几个小而温馨的间室。丞相葛绎侯公孙贺局促地跪坐在席上,他对面就坐着号称母仪天下的卫皇后,然而早已不是当年明眸皓齿的卫子夫了。几十年前的渭河两岸,不,天下所有的郡县都传唱过那首歌:

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然而现在,这歌已经和她毫无关系。至少没人会相信和眼前这妇人有什么关系。她的青春早已携着岁月一起逝去,那头曾让皇帝迷醉不已的乌发,早无复昔日风采。虽然有心腹侍女曾劝她,让中黄门令去剪下掖庭年轻宫女的青丝,编成精致的假发,戴在头上,以弥补这衰老之态。可她坚不采纳,她知道自己的辉煌已如覆盆之水,又何必掩耳盗铃,去和后宫层出不穷的佳丽们争宠呢?在这万民所仰的未央宫,年轻貌美的女子,就像韭菜,割完一茬又是一茬,可以随时端在盘子里奉上。比起她们,自己已经够幸运了。本来从未想过,作为一个平阳公主家的丫鬟,能被皇帝偶然看中,竟还成了尊贵无比的皇后。现在她只想老老实实深居宫中,以免招惹任何麻烦。皇帝快七十岁了,身体时时不适,大概没几年好活。只要他一死,自己就可移驾长乐宫,尊为皇太后,腰杆马上可以挺起来。当然,她也时时有一股隐忧,虽然儿子立为太子已有三十多年,可不到皇帝咽气的那刻,位置终不敢说可靠。只要皇帝愿意,废了他也不是不可能。况且皇帝对他并不喜爱,常说,皇太子,你太仁慈了,不象我的作风,大汉的天下象你这么治理,一定会衰落。接着照例是叹息几声。我呸,这都是什么鸟借口?如果我还象三十年前那样貌美如花,你好意思说出如此拙劣的理由吗?因为我的肉体再也引不起你的兴趣,我的儿子也就顺理成章成了垃圾。那么几十年前立他为太子的时候,你为何又将他夸到了天上。唉,在我眼里,你不过是头永不疲倦的猎艳动物。不管你有多大的功绩,什么击退匈奴,开拓疆土,修订律法,兴办太学,改易正朔,封禅百神,跟我一个妇人有什么关系。在女人眼里,男人们都只有动物的特征。

也不是罢,妹妹,我喜欢陈掌,不只是因为他长得英俊,更因为他的博学,那么精通经典。我最喜欢他旁若无人吟诗的样子,那种男性的风采,真让人迷醉,那时我整个身心都崩溃了,恨不能马上被他揽在怀里,让他恣意轻薄。我之所以那么早就失身于他这个有妇之夫,就是因为这个呢!卫少儿反驳卫皇后道。这姐妹俩当时正在明光宫太子甲观的画堂里谈心,如此抱怨皇帝的言辞,一旦传了出去,整个家族都会断头。虽然在平民夫妇看来,这样对丈夫的抱怨简直不值一哂。可在她们,却要让太子家令派人执戟重重防守,才敢互相吐露苦水。

卫皇后苦笑道,也许是罢,可是我尝不到你那样的欢喜。陈掌只是一个列侯,并不能左右你什么,反而要听我的话。可是他不一样,他是皇帝,普天下至高无上的一人,纵使他有怎样的男人魅力,都被头顶上的冠冕给遮蔽。说到这里,她也回溯起了当年的光阴。是的,皇帝那时还不到三十岁,仍旧青春勃发,他第一次和自己交欢之时,又何尝穿戴了什么冠冕呢?自己虽然战战兢兢,可是那时候,难道没有一点被他的英俊潇洒所征服吗?也许,正是当时没有那么多功利的想法,和他的交欢才会那般的快乐迷醉。等到正式进了宫,知道自己的目标是要尽力讨好这个人,反而有点局促了。也许,是他现在的冷漠诱发了自己心底潜藏的怨怼。可是,自己本来又何尝有霸占他一人的想法。他对自己还没这么冷落时,那貌美绝俗的李夫人已同时得到他千般宠幸了,自己也并没有任何嫉妒。

卫少儿道,妹妹说得也是。你现在的位置,的确是高处不胜寒。没有你,我们卫家又怎能由徒隶之间,一跃而为煌煌贵族呢?皇上现在宠幸钩弋夫人,就由他去罢。等到他驾崩,也许妹妹的心情会好很多。

卫皇后脸色大变,虽然卫少儿的话正好切中她的心,她也的确不止一次在心里盼望,皇上尽早驾崩了才好。这不是出于她生性的恶毒,她本是个恂恂小心的人,善良贤惠这些品德都离她不远,可是日复一日的压抑让她自觉有崩溃的前兆。她爱丈夫,也希望他能长生。可是,丈夫这个词难道适用于一个皇帝?这样的想法简直让人羞愧。那么,为了儿子和整个家族,让那个她本当爱慕却不能叫作丈夫的男人死掉,当然是无可奈何的最佳选择了。只不过,她没想到卫少儿敢于当面说出来。她情不自禁地按住卫少儿的嘴巴,失声道,姐姐,这种话可绝对不能乱说,万一传出去,我们一家包括皇太子,都会死无葬身之地。其实这时外面的守卫和执戟郎全是太子的亲信,即便是他们,隔着重檐复帐,也绝对听不到她们的片言只语。

卫少儿也自知失言,她跪近一步,抱住皇后,抚拍着她的背脊,安慰道,妹妹,不要害怕,这是在画堂密室,绝对不会有人听见的。

是的,这是小心过了头,可是多年来,她就是这么战战兢兢过来的。现在,面对眼前的丞相,自己的姐夫葛绎侯,她心里很是烦恼,她曾经一直告诫他,一定要谨慎,宁可不做官,也比担责任强。特别是丞相这职位,简直就等于死亡。在这之前,皇帝已经斩了三个丞相。很久以来,朝中重臣就不以拜相为荣。当时,她找准了一个见到皇帝的机会,假装不经意地说,公孙贺是个粗莽的武夫,有什么能力当百僚之长啊?据臣妾看,还是换个公认多才而稳重的大臣罢。可是皇帝却奇怪地说,我这是为你们好呢。大将军和骠骑将军已经物故多年了,你们卫家外朝无人,难道你不担心吗?

这句话直让皇后打个冷战,从头顶一直凉到脚心。你们,皇帝跟她说你们,那是把自己跟她划清界限了。更可怕的是,她看不出皇帝说这话时的表情。好像是没有丝毫表情的。伴君如伴虎,真是一点不假,如果皇帝当时流露了一丝讥讽或者不满,她还可以再三央求。可是没有。当年武安侯田蚡,也因为外戚封侯,那毕竟还不一样。田蚡仰仗的是皇帝母亲王太后的势力,皇帝即便对他有什么不满,也不敢太发怒。曾经有一次,田蚡向皇帝奏告公事,谈了一下午,都是列举自己任命的官吏。捱到日西,皇帝终于忍不住,怒道,你任命的官吏到底说完了没有?能不能我也任命几个?吓得田蚡只好免冠叩头请罪。而皇帝发过怒后,也无可奈何。现在完全不一样了,皇帝已经不需要显示怒色来让朝臣害怕,几十年御宇的积威,使他内心象深壑一样难测。这才是最可怕的情况。她不敢再说什么,只好派人紧急召见公孙贺,她要好好告诫他。

可是敬声说没什么问题。公孙贺迟疑道,也许皇上真的只想提拔我,以巩固太子的力量呢。皇上知道太子仁慈,需要腹心之臣来辅佐罢。

皇后忽然将面前一卷简册砸了过去。公孙贺不及躲闪,脸上被砸出一道血痕,简册的丝线被摔断,竹简哗啦哗啦散了一地。他这才惊惶失措了。他知道这位姨妹心地良善,虽然贵为皇后,却从不轻易假人辞色。除了朝廷必要的礼仪外,也从不在亲友面前摆架子。而这回仅仅听了自己一句辩解,就勃然大怒,用书简掷击自己,必定是知道这其中的凶险所在。

你那儿子公孙敬声就知道耍小聪明,皇后低声道,她对自己刚才的暴怒似乎也觉有些不可思议,缓和了口气,他以为现在还是元狩以前那辉煌时光吗?他再这样妄为,我们都将因此灭门。接着她又悲不自胜,叹道,好日子总是不知不觉地过去,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还是当年的李夫人聪颖,她曾经感叹:“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唉!她的话真得我心,也许,这就是她一直椒房专宠,而我从来没有妒忌过的原因罢。

公孙贺脱下帽子,叩头道,皇后不要悲伤,保重玉体,臣贺一定谨遵指示推辞相位。

卫皇后收住眼泪,这样我还稍微放心一点。回去警告你那不肖的儿子,太子家令曾多次向我奏报他的阴事,我们家现在难道还缺钱花么?等到太子继了皇位,整个天下都是我们的。何必要局局贪污那点钱。还有,以公卿之尊而交接游侠,这是皇上一直切齿憎恨的。可我听说,他一向喜欢和京辅游侠朱安世等交往,攻劫三辅巨室大族。让皇上知道,免不了都要腰斩。以前大将军和骠骑将军健在的时候,皇上多少还会给点面子,现在,哼……

皇后放心,臣一定严厉管教那个不肖的东西。公孙贺又惶恐叩头。他确被拜相的事搞得一头雾水。他只是武夫出身,从小不喜读书,只爱骑马试剑,跟着堂兄公孙敖一起斗鸡走狗,攻剽劫盗。几次都被长安令逐捕,又总是躲进平阳公主家,逐捕吏也只能望洋兴叹。要说不肖,他自己也算是地道的一个。他祖父公孙昆邪,也擅长弓马,曾在吴楚之乱的时候,单独引兵击破吴军前锋,封为平曲侯。可是祖父却是文武双全的人,后来官拜陇西太守,公余著书十多篇,在西北六郡广为传诵。到他自己,就只懂得打打杀杀了。还好,在游侠浪荡的生活中,他结识了平阳侯曹寿、平阳公主骑侍卫青、恶少年张次公和后来成为酷吏的义纵。相约从军击匈奴,以军功先后拜为轻车将军、浮沮将军,封南窌侯。元狩四年,因侍祭太庙所献的黄金成色不好被夺爵免侯。蹉跎了十余年,八年前本来想借着出征匈奴的机会再次立功封侯,可惜战斗不利,寸功未得,怏怏而返。唉,汉家的法律太过苛刻,他有时私下感叹,很多世家费尽力气得到封侯,为了点微不足道的小事,那凭血汗拼来的爵位,一下子就被褫夺。还有很多人击破匈奴,升为将军,因了下一次的偶然失利,就得坐法斩首。堂兄公孙敖就是例子,他一生征战,斩获无数,四次为将军,只是在最后一次征战中打了败仗,丢失士兵多,就下吏当斩。幸好,仗着熟人是廷尉的关系,另外找了个替死鬼,他则躲匿民间六七年,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去年却还是被长安令发现,重新系捕,等候判决。这次皇帝想拜自己为相,他自然害怕会象前几任一样结局悲惨,只是内心实在禁不起那封侯的诱惑。不过既然皇后竟如此忧惧。那自己也只好遵从她的意思了。

那次谈话过后没几天,皇帝果然在未央宫宣室召见公孙贺,拜他为丞相。公孙贺听从皇后的嘱咐,只是拼命叩头,哭泣请辞。他说,臣是个胡人,又生长在边鄙,不识朝廷礼仪。只知道鞍马弓箭,为陛下效命。丞相这种统率百僚的文职工作,需要文法精敏的重臣,臣一介武夫,实在没能力担当。请陛下可怜臣,臣害怕日后因为不称职而受谴。

皇帝俯视他的头顶,缓缓地说,卿是因为看见赵周等人被诛,所以害怕了是罢。赵周实在可恶,明明知道列侯所献的助祭黄金份量不足,成色不好,却假装不知。这欺君的大罪,即便朕想宽恕他,奈朝廷律法何?汉家以法治天下,法令无故变更,就不能取信于臣民。——只要卿奉公尽职,心忧社稷,又有什么好担忧的?

公孙贺仍是不停地叩头,不厌其烦地说,请陛下开恩,臣贺实在没有当丞相的能力啊。他的额头都磕破了,老泪纵横,血和眼泪混杂着流在他皱纹密布的脸上,有点哀感顽艳。左右的侍从看着这个年过六十的老翁跪在地下的可怜样,都被感动得泪光莹莹。皇帝也有些不忍心了,他心里重重叹了口气。毕竟,面前这个老人跟了他四十多年。从他作太子的时候,就一直在跟前侍侯,那时他们还是少年,经常在一起嬉闹。现在都已经是黑发少白发多了。可是,做皇帝是不能太重感情的,一时的仁慈,会带来不可弥补的错误。于是他暗叹了一声,道,扶丞相起来。然后果断地站起身,朕今天很累,进内寝休息了,你们帮丞相结好印绶罢。

公孙贺叩头不起,可是皇帝已经不在面前,他知道哭泣也没有用了。心里的不安更是隐隐萌起。看来皇后的担忧是有道理的,皇帝这样强迫拜我为相,到底为了什么呢?

侍者扶起公孙贺,抬起他的胳膊,帮他将丞相之印和葛绎侯印两枚银印结在腰间。然后拱手施礼,祝贺道,恭喜丞相,新得两颗银印,现在是万石君侯了。

公孙贺木然地站着,许久,嘘了口气,不发一言,蜷着腰,退出了宣室。

皇后听到皇上强拜公孙贺为相,筷子掉在案上,发了半天的呆。她现在能做的只有再次告诫公孙贺,把“谨慎”两个字时刻挂在心头。不要向皇上提出任何异见,任何事不要自作主张。公孙贺不但严格遵从指示,而且还马上下令将丞相府的宾客馆改建成马厩。那客馆是元朔三年公孙弘初为丞相时下令建造的,为的是招徕四方贤士。当时无数豪杰智慧之士奔赴长安,住在这客馆里,高论天下大事。但是公孙弘一死,继任的丞相个个小心谨慎,没有一个有这胸襟,客馆逐渐寥落。公孙贺知道皇帝日渐不喜朝臣私自招徕宾客,干脆让马住进客馆,以投合皇帝喜欢,皇帝听了了果然喜悦。接下来太平了几年,没出任何问题。皇后的一颗心也就慢慢放下了。但是没想到太始四年,终于成了一个很麻烦的年份。往常很少主动来未央宫公孙贺,这次竟然如此着急,没有一声预告就跑来了。

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叫人传达吗?卫皇后不满地说,朝内有多少人看着我们,有多少人觊觎我们的位置。上次连太子也被人诬陷,要不是皇帝相信太子本性仁厚,斩了那个散发谣言的宦官,我们早就破家了。看来我有必要取消你入宫的名籍,待会我就吩咐未央卫尉,叫司马门令划掉你的名字,收回你的入宫符节。

公孙贺叩头道,皇后赦罪,不是碰到了麻烦事,臣贺怎么敢随便进宫,给人口实。朱安世已经被臣派人杀了,豫章县令王德也死了,可惜跑了一个名叫沈武的县丞。

卫皇后不屑地说,这算什么麻烦事。朱安世都死了,一个小小的县丞跑了有什么关系。

可是上次豫章县传达的文书说有朱安世的拷掠记录。我这次派人去,找遍了整个县廷,也没找到那份记录。公孙贺道。

什么?卫皇后惊讶道,你的意思就是,那个沈武可能带走了那份审讯记录?

公孙贺话音颤抖了,是啊,那记录里很可能有朱安世的亲笔供状。

卫皇后低声怒道,你位居丞相,连这么点小事都办不好。现在找我,我能有什么办法。你到底干了多少奸事,被朱安世知道了。她站起身来,来回急促走了几步,——我早就告诉你,要你管教好自己的儿子,不要去交结朱安世这种匪类。她顿了顿,嗯,那沈武也果真狡猾。你现在只有封锁一切驰道,不要让他有机会乘邮传来长安伏阙上书。司马门四面的门阙也安排心腹日夜守候,碰到有可疑人上书,立即矫装成游侠将他斩杀。这法子已经非常危险,最好是斩杀之后,割下首级去。如果被人认出是豫章县丞沈武,恐怕会有麻烦。江充那个奸贼只恨找不出事来呢。还有,你赶快尽可能找到一切朱安世留下的笔迹烧毁,这样即使沈武拿着朱安世的亲笔供状,我们也可以诬陷他是伪造的。唉,这可是最下下策了。一旦让皇上有怀疑,我们都要灭族了。

公孙贺咚咚咚连叩几个头,喜道,皇后圣明,这三个法子我马上去办。一定不能让沈武有机会来到长安。

离新年的时间不远了,皇帝终于作别了他喜爱的甘泉宫,带着宠妃钩弋夫人回到长安,不过他没有回未央宫就住,长安城外西边的建章宫才是他的乐园。建章宫有复道天桥,横跨长安西城墙,和未央宫沧池的渐台相连,非常壮观。以前皇帝经常就从这复道进入长安城,回到未央宫前殿接见群臣。不过这次他好像没什么兴致,也许他御体还没有完全康复,也许他的回来,只是在等待冬至,因为那时照例要大规模祭祀太庙,皇帝是不能不主持的。

丞相府位于未央宫司马门外,是个四面敞着门的院子,里面屋宇甚多,四面的门上也都挂着一块梓木的牌子,素色的底子,边缘没有装饰花纹,上面勾勒着五个隶书的小字:大汉丞相府。木牌看上去朴素寒酸,可是谁敢不敬畏呢,这可是领管天下官员的中枢机构,普天下所有的文书都从这里发出,每天有上千名掾吏在里面忙碌地工作。它的斜对面不远处,司马门内未央宫里,就是同样名震天下的御史大夫寺,虽然郡国的文书都由丞相府发出,可是之前还要送达皇帝,而御史大夫才是皇帝的传统亲近侍从之臣,文书都要经过御史大夫寺转达,它的地位自然也不可小觑。

公孙贺还在睡午觉,听见外面的侍从在敲阁门,皇帝召见丞相。他以最快的速度爬起,洗沐完毕,马上驰奔宣城门,渡过渭河,穿过凤阙,止车在复道下等待传见。宫门令将他带到骀荡殿,皇帝远远望见他,立刻站了起来,旁边的黄门侍者高呼,皇帝为丞相起立,问丞相无恙!汉代的规矩,即便贵为天子,见到三公级别的高官,也要起立,以示对重臣的尊崇。公孙贺赶忙疾走上前,伏地,臣贺叩见皇帝陛下无恙。皇帝坐下来,笑道,丞相免礼。

臣贺已经将朱安世的首级带回长安了。寒暄了一阵,公孙贺说起正事。

皇帝直起身来,奇怪地问,上次看到豫章郡转达文书,是活捉了这个人,怎么现在只献上首级。

公孙贺道,臣贺担心一路有失,派人将他就地正法了。朱安世是天下有名的滑贼大侠,从豫章到长安,沿途要经过数十个郡县,很多不法恶少年都久闻其名。尤其是河南郡的游侠,放出风声,要劫掠槛车。臣怕万一有失,将给陛下添忧,故斗胆便宜行事,干脆将他首级带来。

那豫章县令王德又是为何被杀?皇帝有点不高兴了。

公孙贺心里的恐惧象火苗一样窜了起来,身上却又发冷,声音打颤,王德和县丞沈武两人,伪造陛下诏书,擅发郡兵,按律令当腰斩。臣派人去逮捕,王德自恃有功,非但武力拒捕,并口出怨言,辱骂朝廷,主事者不得已,将他格杀。沈武听到消息,意欲逃亡。臣派去的使者将他截住,沈武竟然伙同群盗拒捕,射杀围捕吏三人,且用乌头毒箭。按照高皇帝《二年律令》,当论弃市之刑。因为当时群盗众多,围捕吏又害怕他的毒箭,让他得以逃脱。臣贺奉职不谨,死罪死罪。公孙贺摘下帽子,稽首于地。

皇帝哦了一声,没说话。内心隐隐不快,对公孙贺擅自击杀朱安世,他自然很不满,而且公孙贺的理由并不充分。路上不太平,这是什么话?难道不可征发郡兵护送吗?盗贼这么多,你这个丞相怎么当的?但是说到王德、沈武伪造诏书,虽然斩捕群盗有功,却毕竟违反了律令。而且这个沈武最后竟用毒箭射杀围捕吏,的确罪不容诛。不过皇帝也自觉奇怪,本来还想切责公孙贺派出的士卒“逗桡不进”,但听到沈武逃亡,竟然隐约有一丝欢喜:我难道这么不喜欢眼前这个老头子吗?他当丞相已经九年了,的确够小心谨慎的。如果不是他那个儿子,还真找不到机会谴责他。我早知道朱安世和公孙敬声勾结不法了,而且大概他们一直在盼望我死罢。不过要把这一切事搞明白,只有引得他们互相撕咬才行。公孙敬声贪污北军军饷一千九百万,我立即派人穷治,果然得到了不少证据。我一生最讨厌的就是受臣下的蒙骗。当我下诏逮捕公孙敬声时,就暗示公孙贺,只要他能抓到朱安世,我就会赦免他儿子。这也不会让他怀疑,汉家律令本就可以纳粟、纳钱赎罪。捕获一个大盗,免去了很多逐捕费用,也不是不可以的。这个老头果然向我申申发誓,一定抓住朱安世。其实朱安世哪里又是这老头抓住的……不过,现在责备他也没用处,反而打草惊蛇,不如再作计虑,等待时机。

于是皇帝沉默了一会,道,卿无罪,下去罢。然后吩咐郎中,持朕的节信,去水衡都尉狱,赦免公孙敬声。

公孙贺大喜叩头,谢陛下隆恩,臣贺告退。他往后趋走,转身,渐渐消失在冬日下午的阳光下。皇帝凝视着他的背影,微微叹了一口气,转过头问道,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县丞,竟然有如此的胆魄。你的妹夫高辟兵都尉就死在他手里。

他所问的人是御史中丞靳不疑,这人近年来是皇帝的宠臣,一直随侍在皇帝左右,从甘泉宫到建章宫,几乎寸步不离。靳不疑见皇帝开口,忙稽首道,臣有一言,昧死敢陈。

皇帝奇怪地说,卿不必拘礼。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朕不会怪你的。

靳不疑道,臣少学律令,曾见高皇帝《二年律令》记载:“矫制,害者,弃市;不害,罚金四两。”陛下即位以来,虽律令变更,重治矫制之罪。然臣以为非常年岁,宜有非常之刑。以前陛下派遣直指绣衣使者出境,发各郡县兵击斩群盗,也属非常之举,不见于前朝故事。现今天下群盗众多,豫章县一时之间竟达五六百之众,这是丞相和郡太守的过失。一个小县县令能有什么作为?如果想凭借区区二百县吏,平息群盗,未免过于苛责。豫章县令王德、县丞沈武矫制发郡兵翦灭群盗,也属非常之功,不可以常法计虑。臣妹夫高都尉被盗贼挟为人质,固然可痛,但国家律法,不可因他一人的安危而让群盗逃脱。否则,天下各郡县的群盗都将劫持他们的二千石长官为人质,围捕吏不敢击,贼势将愈加猖狂。因此,臣愚以为当赦免王德和沈武,虽然臣的妹夫高辟兵为国殉职,而陛下却从此得到了良县令和良县丞,臣不敢因私废公。臣以为丞相不经上奏,擅自击捕王德和沈武,虽然并未违反律令,却实在有点见事不明,不可为后世法。臣以为,当今之计,陛下应该派使者随新县令一起去豫章县,抚恤王德家属,并即下诏赦免沈武。臣不知所言当否,愿领死罪。

皇帝脸上掠过一阵喜色,难得靳中丞如此公私分明。朕也觉得此法甚好。不过公孙贺自小侍奉朕,也算尽心尽责,他妻子又是皇后的姐姐,所以朕时常容忍,不愿谴责。还有一个多月就到新年了,朕决定明年改元征和,并下诏大赦。如果那沈武命相不薄,应该能活到大赦的日子罢。王德的抚恤和沈武家里的事,你就发文书,用驷马邮传送往豫章,便宜办理就是了。

直城门北阙附近的戚里,都是跟皇室有亲戚关系的达官贵族们住的地方。这个里的房子都高大精致。虽然有戚里的名称,但实际上并不象普通的里那样有里门,有里长监管。寻常的里,里门边所有房子的门都朝内开,必须经过里长和监门的盘查,才能回到自己的家。这个里的很多房子却都直接把门朝向北阙的大街,不需要里长和监门管制。这是它优于东面“尚冠里”的地方。尚冠里也是高官大族的房宅,这从“尚冠”这名字就可以看得出来。戚里的西边是桂宫,东边是北宫,都是皇帝妃嫔或者太后的离宫所在,和长安东北角嘈杂拥挤的民宅形成鲜明的对比。公孙贺宅第的南门离未央宫的北阙不远。北阙巍巍高耸,下面是吏民上书的司马门。这座豪宅很早的时候曾是梁孝王的郡邸,梁孝王谋反,又赐给淮南王,淮南王后来又因谋反自杀,皇帝命令将作大匠鸠工修治,焕然一新后,赐给公孙贺,号称是戚里第一豪宅。

现在,公孙贺一家就在院子里的飞云阁上庆祝,因为公孙敬声刚从水衡狱赦回,并重新任命为太仆。他的身边,坐着卫皇后的女儿,公孙敬声的妻子阳石公主。公孙贺饮了一杯酒,道,今天皇上起初还算随和,听说我只带去朱安世的首级,立刻就有点不悦,我吓得差点跪不稳,幸好,在我说明理由后,他也就没说什么,我却好象在魂门亭长处过了一次堂。唉,伴君如伴虎。皇帝一向刚毅峻健,信赏必罚,没有过于悖理的地方。所以我年轻时谨慎,倒也一直无过。只是近几年皇帝行事开始不易捉摸,我真怕哪天脑袋就会莫名其妙搬家。希望能有幸熬到老死,免去斧鉞之诛。他凝神盯着窗外的北阙,北阙建在一个高大的夯土地基上。比这个楼还高,在这楼上仰视北阙,可看见未央宫前殿的台阶好像浮在北阙阙顶之上。公孙贺长叹了一口气,天威真不可测,从这地势就看出来。记得我第一次进北阙到前殿,还很年轻,意气风发。进了北阙,地势一级级增高,前殿高峻雄伟,好像浮在天上。那时,我胸中的蓬勃之气一下子就消逝了,腿都有点发软。那之前我征战匈奴,无论何等凶险,都没有这样害怕过。唉,萧丞相真会选地方。

公孙敬声看上去英俊威武,虽然四十多了,可是脸色光洁,微有短髭。他满不在乎地说,哼,现在的皇帝更会选地方,坐在建章宫的前殿上,可以俯视未央宫的屋顶。只不过坐得再高,总会有栽下的一天。看皇帝这样的身体,大概熬不了多久了。他突然凑过去低声说,大人不必担心,看来上次我伙同朱安世在甘泉宫驰道上埋藏的木偶人已经起了作用。皇帝就是那次去甘泉祠祭上天时,开始有恙的。

公孙贺看了阳石公主一眼,神色有点不悦。公孙敬声笑道,大人放心,公主不会去告发的。皇上对皇后这样的态度,如果一旦废了皇太子,公主的命运也可想而知了。现在谁不是保命要紧呢。

公孙贺哼了一声,我就怕保命不能,赤族有份。

阳石公主道,丞相不必担忧。其实为人臣人子,但凡有一点办法好想,谁又愿意这样做?皇帝迷恋钩弋夫人,这倒也罢了,可竟然私下授意江充那奸贼编出那般离奇的故事,说什么钩弋夫人天生丽质,生下来手就一直拳缩,没人能掰开。只有皇帝见了她,一下就掰开了。这倒也可不论。这钩弋夫人前年生了个儿子,竟取名叫弗陵,那也就是没有人能凌驾在他之上的意思。你想,这世间除了皇帝,还有什么人有这地位?皇帝还授意江充等奸贼到处宣扬,说钩弋夫人怀孕十四个月才生下这儿子,真是胡言乱语,谁个真正见过十四个月才生下的?还不是想讽劝一帮毫无廉耻的朝臣趁机附会那些荒诞不羁的传说,称述什么尧十四个月出生的故事。皇帝甚至为此把甘泉宫的前殿都改名钩弋殿,殿门也改名尧母门。既然皇帝昏了头,认为他这个幼子是尧,那我哥哥的皇太子之位是难以保住了。我们除了主动一点,别无他法,难道要坐以待毙吗。

公孙贺又重重叹了口气,事已至此,我也无话可说。大丈夫生能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就效法伍子胥、主父偃罢,。

卫君孺插话道,大人的确也不要太过担忧。现在我们不是好好的吗?敬声不但出狱了,还官复原职,这都是好的征兆啊。现在我妹妹仍是皇后,太子的地位仍在。皇帝的那个小儿子才不过两岁,而皇帝本人春秋已高,难道还有寿命等到他的幼子长大吗?大汉的天子没有一个是童竖时就即位的,皇帝难道就不担心皇帝太小,外戚专权吗?我看事情没那么严重。

公孙贺道,唉,你哪里知道,这次在豫章县折损很惨,那高辟兵是个笨蛋,死了倒也罢了。连累得都儿也丢了性命。本来让他牢牢控制住冲灵武库的四万张强弩,一旦有变,心里也算有点底。管材智又派昌儿去追捕那个沈武,居然也一去不返,据搜寻的人说,派出的五辆兵车和二十个戍卒都没了踪影,真是奇怪。当时救走沈武的不过五六个人,难道会敌得过那么多训练有素的戍卒吗?果真是天不佑我公孙氏?

公孙敬声道,我当初送朱安世逃亡,本来是怕他被捕,会供出我们的事。是以给了他很多金钱,让他跑远点。现在想来,真有点妇人之仁,早该杀了他的。唉,不过我当时也对他有点忌惮,毕竟他名气这么大,万一失手,我也就完了。只是没想到皇帝一时那么急,屡次下诏逐捕,一个位于九五之尊的皇帝,何必跟一个布衣过不去呢?公孙敬声说到这里,手不由的抖了一下,酒水撒了一身。难道皇帝早就怀疑我们的事,这一切都是他计算好的?

公孙贺也紧张起来,你的意思是说,让我们逐捕朱安世,是在皇帝的计划之中?想逼我们互相出卖?还好,幸亏我当机立断,将朱安世斩了,死无对证。就算皇帝怀疑,也无可奈何。不过他何必要这么费事呢,他本来可以派出绣衣使者去逐捕的啊。

主要目的还是太子。公孙敬声脸色惨白,皇帝可能早就有废太子的想法了。但是一个立了三十多年的太子,说废就废,终究是不现实的。虽然他是皇帝,也奈何不了廷臣的死谏,僵持下去将使天下扰动,这不是他所想看到的。那么唯一的希望就是找到太子的过错,这样废他,就义正词严了。所以,作为皇帝,也要处心积虑想点计策。唉!真是恐怖。

阳石公主道,那现在就是不能让他找到太子的过错。

公孙贺道,皇后也说了,也许沈武私下带走了朱安世的自首文书。我们一定要找到这个人,杀死他。可是这贼竖子到底跑哪去了,我们真是小觑了他。唉!他怒对公孙敬声,你这不肖的畜生。平时乱交匪人,害得老翁现在如此被动。

大人且息怒。公孙敬声俯首行礼道,鸡鸣狗盗之徒,有时也很有用的。臣这就找几个心腹,日夜换班守在司马门旁,发现面目象沈武的人伏阙上书就斩杀。对了,朱安世曾经给我来信,说去了西域,可是最后却在豫章郡出现,非常奇怪。他当时劫持都尉府,目的恐怕就是冲灵武库。否则一个游侠,去劫持武库干什么?这不是他做事的风格。还有,他带去的随从,据文书上说,皆使用飞虻矢,也不是一般人有财力置办的,明显违背了朝廷法令。现在江南一带,唯有广陵王是当今皇帝的儿子,难道朱安世和他有勾结,意欲夺取皇位?当初鄂邑盖长公主劝皇帝任命高辟兵为豫章郡都尉,而长公主又正好是广陵王的亲同产姐姐。也许她知道高辟兵窝囊,才特意派去,给广陵王以可乘之机不成?

有道理。公孙贺道,他拍了拍案,真后悔当初没拷掠朱安世,如果他供出广陵王作乱,皇太子既少了一个敌人,我们又可以取悦皇帝。不过,只是你这畜生又曾和朱安世勾结,做下了灭族的奸事,真是矛盾。

公孙敬声道,大人开口闭口要取悦皇帝,难道还对皇帝抱有幻想?不愧是自小侍侯,培养出了很浓厚的感情。可是,未必人家肯这么念旧情啊。当初陪伴皇帝长大的,有几个现在还活着?朝为宠臣,夕为殇鬼的还少吗?前任丞相庄青翟、会稽太守朱买臣、侍中严助、光禄大夫主父偃,哪个不是对皇帝忠心耿耿的。最后又有哪个得到了善终呢?

公孙贺道,君要臣死,古今之通义,有什么好抱怨的。我公孙家自归顺汉室以来,世代忠信,从来没有背弃君父的行为。

公孙敬声道,大人说皇帝敬重儒臣,是以从小就让臣从博士学习《诗》、《礼》、《论语》,可是孔子怎么说的,他说“君君臣臣”,如果君不象个君的样子,臣也就可以不臣。《春秋》里面讲赵盾弑君,固然含有谴责的意思。可是整部《春秋》,最终还是称赞赵盾是国之宗臣,连晋灵公派去的刺客都不忍杀他。最近博士们非毁的《左氏春秋》,里面当头一句就是“晋灵公不君”,我想儒家的意思,并不以当今皇帝这样的做法为然罢。

阳石公主道,敬声说得真是太好了。如果皇帝不这么刻薄寡恩,我们何必冒着危险这样做呢?

公孙贺咳嗽了一声,公主切莫口无遮拦。这事可要万万慎重啊。敬声,你还是这么巧言善辩,皇帝最憎恨的就是你这样的人。说点正事,你分析一下,沈武会被什么人救走,难道真是群盗么?看他击斩群盗那么卖力,群盗应该是喝他的血才解恨,我怀疑另有其人。

大人说的是。公孙敬声道,这个沈武看来的确是有才能的,有点异志的诸侯王大概都想网罗。我怀疑是广陵王刘胥搞的鬼。当时他往东面逃跑,东面只有广陵国最近。别的都是大汉直辖的郡县,远没有广陵国安全的。

嗯,公孙贺道,有道理。你马上派人去广陵打探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他的下落。

刘胥见了小武和五个篁竹营戍卒,也很高兴,当即吩咐摆排宴庆祝。筵席设在精致但狭小的日华殿。日华殿象一个高台,四面环水,从岸上陡然伸入菱鉴湖中,只有凌空的复道和显阳殿相连。殿中四面都有精致的回廊,可以倚着栏杆纵目游观澄碧的湖水。酒过三巡,刘胥满脸喜色地说,丽都,最近宫里出了一件怪事,显阳殿前的一块巨石上,有很多蚂蚁组成三个字:吴更始。看来是好征兆啊。广陵当年就是吴国的地域,所谓更始,这不是说我将取得帝位么?

刘丽都笑道,父王说得对,可能真是吉兆。对了,我这次回来,路过丹阳郡宛陵县的时候,听到那里传唱一首童谣,唱的什么:

征和之中。长安洶洶。老龙一怒大龙红。渭水赤色无西东。小龙飞出天下同。

刘胥低头沉吟道,童谣一向是世事将变的预兆,不可小觑,不过这歌是什么意思?

刘丽都道,当初神巫李女媭不是说皇太子近年内将有灾祸吗?我看这童谣就像预言。老龙可能指当今皇帝,大龙可能指皇太子。他们将会有冲突,而且事情闹得很大,既然长安都为之洶洶扰动,那么很可能皇太子会性命不保。至于小龙,大概就指新皇帝了。父王在皇上的诸子里面最为年少,很有继承帝位的希望啊。

王太子刘霸说,姐姐说得不对。皇上还有一个小儿子,你忘了,叫刘弗陵的。前年他刚产下的时候,那声势是何等之大:增封各诸侯国邑户,赐天下百姓长子爵一级,女子五十户牛酒,许天下百姓大餔三日。就是当年册封皇太子也没有这般轰动。子以母宠,皇帝宠爱钩弋夫人,那么自然对她生的儿子也珍若拱璧了。我看即使这童谣很灵,也当应在刘弗陵身上。

刘宝不满地说,太子你太多虑了。刘弗陵才两岁,哪里能当得了皇帝。我看这皇帝一定是父王当的。到时我要父王封我为广陵王。现在的皇帝太刻薄了,我不过杀了个贱民,就夺了我爵位。父王将来一定要弥补给我才是。刘宝是刘胥最大的儿子,但因为是庶出,不能当太子。前此皇帝曾封他为南利侯,一直住在南利县。前年因为杀了一个无辜平民,被南利县令劾捕,皇帝下诏减死夺爵免为庶人,只好灰溜溜回到广陵。

刘胥一向不喜欢刘霸,因为刘霸性情温和,身体孱弱。而刘宝孔武有力,粗蛮任性,和自己很相像,他曾想立刘宝为太子,特为此上书皇帝,可是被驳回。这事不能由他说了算,朝廷有宗正官专门管理宗室事宜。刘霸是嫡长子,他一出生,就被宗正顺理成章地记载在将来世袭广陵王的简册上。但皇帝为了安抚刘胥的心情,破例将刘宝封为南利侯,没想到他一下子就犯罪失侯了,这简直象打了刘胥一记耳光:这样的儿子还想承续一国之宗庙?刘胥见他回国,发了一通火,可毕竟是自己的爱子,也无可奈何。只是对他的期望减了很多,今天看到他赞同自己,不由得高兴起来,慷慨道,如果寡人当了皇帝,今天在座的个个封侯有份。他举起酒爵对小武道,沈先生,和寡人干了此杯。寡人听说沈先生擅长断狱,将来就拜先生为廷尉,记得高皇帝说过:“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无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天下正需要沈先生这样的人担任二千石啊。

小武一直沉默着,他本就不是很爱说话的人,何况这场景很生疏。从遥远的故乡来到广陵,好像只是一夜的梦,梦醒之后不知身在何处。虽然这里气候风物和故乡并没有太多的不同,可心情是永远不会一样了。他现在是一个只能隐姓埋名的人。他能说什么呢?也许今天刘胥待他是客,明天诏书来了,刘胥就要逼他自杀灭口。他拘谨地拱手谢道,小臣蒙大王收留,以延犬马之命,于愿已足。岂敢奢望当上廷尉,位列九卿。大王这样说,小臣实在惭愧无地。

刘丽都笑道,有什么不可?沈先生一路上可教了我不少东西,哪里仅仅是当个刀笔吏的志向。《诗》、《书》、《论语》样样精通,处理具体事务也不慌不忙。我看当廷尉是委屈了,便是当御史大夫、丞相,也一定能胜任愉快的。

哦,这位沈先生原来如此了得?失敬失敬。这时,坐在一旁受了冷落的赵何齐脸色很难看,他阴阳怪气地说,在下以前也曾拜师读了几页诗书,到时还要请教一二。

小武正要谦虚两句,刘胥呵呵笑道,两位先生都是高才,都是寡人的左膀右臂,不要争了。对了,丽都,赵先生这第二次来到广陵,还带来了楚王给我的一封书信。以他的名义为赵先生向你求婚,这可真是亲上加亲啊。从此我们广陵国和楚国可以同舟共济,加上赵家富甲一国的财力,将来很多事情就更好办了。

小武心里一沉,好像霎时掉进了冰窖。他手指颤抖,感到都握不住酒杯了。他侧过头,想看看刘丽都的脸色。

刘丽都也似乎有点尴尬,强笑道,女儿还小嘛,暂时不想嫁人,再说远嫁楚国,离开父王,将情何以堪?女儿舍不得啊。

也不算小了。刘胥道,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你母亲都已怀了你在肚里,何况你是女子,这个年龄嫁人并不早啊。楚国离广陵也并不算远,几天功夫就可以驰到,想回来就可以回来的。

刘丽都嘟囔道,过段时间再说罢。我们还是先解决昌邑王使者张崇的事再说。昌邑王派遣使者,想搞乱江南五郡,然后嫁祸公孙贺,真是好不阴险。我们现在无意中得知了他的奸事,可惜没法上告长安。

刘霸说,的确,如果皇帝问我们怎么抓到的张崇,我们怎敢如实汇报。顶多我们心里有个底,知道昌邑王也一直在觊觎帝位就是了。

赵何齐气鼓鼓地说,这个人抓来有什么用?他嫁祸公孙贺,本来是再好不过了。就算嫁祸没成功,皇帝自然会处理掉昌邑王。你们真是多事,现在这个人放在手里,杀了又没意思,放了又不行,看你们怎么办?

刘胥迎合道,赵先生说得对,这件事的确不该管,他们互相撕咬,我们作壁上观,正好渔翁得利的。

小武感觉到耳根发烫,他觉得他们的话都是冲着自己来的。好像是自己做了件极大的蠢事,给他们增了极大的麻烦。他忍不住插嘴道,大王,请恕下臣无礼,这件事哪有这么简单?下臣虽然僻居豫章小县,却也知道皇帝以前最喜欢李夫人,也就是昌邑王的母亲。现在昌邑王的舅舅李广利因此还一直受皇帝重用。宗正刘屈氂又和李广利为亲戚。刘屈氂是中山王刘胜的儿子,曾任涿郡太守,一直深得皇帝宠信。这两个人为羽翼,势力绝对非同一般。如果皇帝真的废太子,我看最可能立昌邑王为储副。我们抓获的张崇根本没见过昌邑王,自己奉谁指使也说不清楚。没有证据,想要搞掉昌邑王,是万万不可能的。而且难免招到李广利和刘屈氂的报复。而假扮的绣衣直指使者如果在江南五郡杀了太守,除了能嫁祸公孙贺外,也可以嫁祸广陵国,毕竟广陵国最靠近这五郡,而昌邑国却隔得很远。何况,几个月前,广陵国……他看了一眼刘丽都,欲言又止。

刘丽都笑道,武哥哥不必讳言,上次我和卫府勾结施苦肉计,意图搞乱豫章县的治安,趁机除去豫章太守,可是没有成功。案情正是被你这位狱吏查出来的。皇帝为这事派使者警告过父王。如果这次豫章太守在余汗县肥牛亭被一个神出鬼没的绣衣使者所杀,自然最容易怀疑到我广陵国头上。那时张崇可能已被格杀,死无对证,这样的嫁祸我们就很难推得掉,沈大人,你说是吧?她的两泓秋水含笑看着小武,让小武身上顿时如添新纩。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只有这个女子是他唯一亲近的人了,何况他们已经在一起消魂过,他觉得爱这个女子爱得无以复加。是的,爱上一个反贼的女儿,暗示着他以后和谋反再也无法割舍。他本是大汉直属郡县下的一个忠诚小吏,原想凭着勤恳踏实,积功累劳,逐渐升迁。如今落入了这个彀中,将再无可能实现那个梦想。他对广陵国的未来完全不看好,早就听说皇帝并不喜欢他这个粗鲁的儿子,今天真正见到刘胥,发现他比自己想象的还差,根本毫无主见。他那个爱子刘宝,也跟他一个货色。真不知道他怎么会有刘丽都和刘霸这样的儿女。可能是他那逝去的王后过分聪明,弥补了他的智力缺陷所致罢。这样的一个王,怎么可能继承帝位呢?除非皇帝其他的儿子全死绝了。自己是注定要给他陪葬的了。唉,其实真正想起来,死生又算得了什么?天幸还不算孤苦一人,有眼前这女子,也殊为不算遗憾。他感激地和刘丽都对视着。

赵何齐盯着他们俩,酸溜溜地说,沈亭长的话我看是杞人忧天。这个假使者怎么可能瞒得过太守,自然会被太守捕捉,拷掠出真相的。

小武心里颇为恼怒,他称自己为沈亭长,不过是讥讽自己的出身。只是这竖子乃刘胥的贵宾,自己也不好正面反击,于是淡淡一笑,那么请赵先生现在去拷掠张崇罢,看他是否会供出昌邑王?据下走的经验,这些人虽是小吏出身,却和商人大不一样,不会那么锱铢必较自己的性命价值几何的。士为知己者死,你出多少钱,他也未必肯出卖朋友。小武故意把那个卖字咬得很重。

赵何齐果然怒道,大胆,你这贼小吏敢如此放肆,讥刺赵某,可知赵某的姐姐是楚王王后,杀你这样一个人就当杀只狗罢了。

小武血往上涌,一时间气愤、屈辱、悲伤,各种情绪在胸中激荡。他真想拔出剑来,当场斩下这个猥琐小人的鸟头。可是在这殿上,是无人准许佩戴刀剑进来的。他只好压住气,淡淡地说,可惜我不是楚国境内的一条狗,你那个高贵的姐姐恐怕鞭长莫及啊,真是遗憾。

赵何齐怒甚,腾的一声站了起来。刘丽都却也耐不住了,她将酒杯一顿,俏脸通红,宛若桃花,怒道,沈先生好歹是我从豫章请来的客人,你这样威胁他,未免太不把我放在眼里。今天看在父王的面上,我不跟你计较,沈先生,我们先走。说着屈腿直腰,从席子上站起来。

赵何齐有点傻眼,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看着刘丽都,气得说不出话。刘胥见状,尴尬道,赵先生不要见怪,小女自小被寡人宠坏了。你就大人不计小人过罢。

刘霸插嘴道,父王,我说句公道话,沈先生刚才的分析,我觉得是很有道理的。赵先生的火气未免太大了。算了,儿臣也先告退了。这时刘丽都已经拉着沈武离开了席位,往外走去。刘霸站起来道,我去安慰安慰姐姐。

刘宝斜了他一眼,纵声笑道,太子、姐姐,你们俩真是太迂腐了。赵先生是定陶大族,见多识广。沈武不过是个穷酸的狱吏,能有多少见识,值得你们这样护短吗?父王、赵先生都请息怒。他们既然无知,就由他们去吧,我们乐我们的。

刘胥阴沉着脸,不再说什么。赵何齐眼睁睁看着那个爱慕得要死的绝色女子,和另一个他讨厌得要死的男子一块离去,气得发昏,颤声说,令嫒和那小子很亲密啊,看来我是没指望了。他压低了声音,说不定他们早有奸情了呢?

啪的一声,刘胥也重重的将酒杯按下,赵先生罢了。我们换个话题罢。

赵何齐脸色大变,悻悻地说,令嫒既然看不上下臣,下臣再呆在这里也是碍眼,自取其辱。明日下臣就治装回楚国好了。对了,敝国寡君很想念李女媭,希望能带她一块回去。大王前途远大,好自为之罢。

刘胥愕然道,赵先生何必如此不快,跟沈武那个乡鄙的狱吏一般见识。至于婚姻之事,虽然丽都被我娇惯坏了,最终还是要听我的,哪里能让她自己想怎样便怎样。寡人和楚王共谋大业,千万不要为了这点细事伤了和气。

刘宝也劝道,父王说得对,赵先生何必跟这种牧竖一般见识。喝酒喝酒。

那希望大王答应我一个要求。赵何齐脸色铁青。

什么要求我都可答应。刘胥道,先生请讲。

斩下这个狱吏的首级,我要用来当尿壶。赵何齐重重地说。

刘胥呆了一下,这……这个……,赵先生,我看还是从长计议罢。如赵先生所言,杀他诚然象杀死一条狗,可是一旦传出去,说寡人斩了投奔的客人,天下豪侠还有谁敢来投奔寡人?方今大业未成,正是用人之际,不如等我们成功之后,再处置他不迟。反正他也飞不上天去。何况他这次招降的五、六个郡兵,我也不能一起都杀了罢。

赵何齐沉默了半晌,好吧,我就暂且忍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