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为保护民族手工业,胡雪岩对抗新式缫丝厂 对抗潮流

这个消息传到时,恰好胡雪岩陪着畅游了西湖上六桥三竺之胜的宝森回到上海。对他来说,这自然是个喜讯,不由得又在心里激起了好些雄图壮志。

照例的,胡雪岩每一趟到上海,起码有半个月的工夫,要应付为他接风而日夜排满了的饭局,第一是官场,第二是商场,最后才轮到至亲好友。古应春和七姑奶奶夫妇是“自己人”,挨到他们做主人请客,已经是十月初,将近慈禧太后万寿的日子了。

这天请了两桌客,陪客也都是“自己人”,其中有刘不才——他如今管着胡庆余堂药店,这一回到上海是要转道北方去采办明年要用的药材,有宓本常,他是阜康雪记银号上海总号的“大伙”。

此外也都是胡雪岩私人资本开设的丝号、典当的档手。

酒阑人散,为时尚早,胡雪岩想趁此机会跟古应春夫妇好好谈一谈自己这几天的见闻与想法,所以决定留宿在古家。

古家原替他预备得有宿处,是二楼后房极大的一个套间,一切现成,便将他的轿夫与跟班都打发了回去,只留下一个贴身的小跟班,名叫阿成的,随他住在古家。

“应春,这回湘阴放两江,等于合肥掼了一大跤,你看,我们有点啥事情好做?”

“小爷叔,”古应春答说,“我看你现在先不必打什么主意,不妨看看再说。”

“为啥?”

“事情明摆在那里,合肥、湘阴一向是对头,湘阴这趟放两江,第一,他不会像以前的几位制台那样,让北洋来管南洋的事;其次,湘阴跟刘岘帅是湖南同乡,刘岘帅吃了合肥的亏,湘阴只要有机会,自然要替他报复,这是湘阴这方面,再说合肥那方面,当然也要防备。论手段是合肥厉害,说不定先发制人,我们要防到‘吃夹档’。”

“‘吃夹档’?”胡雪岩愕然,他想不通左李相争,何以他会受池鱼之殃?

“两方面钩心斗角,不外乎两条计策,一种是有靠山的,擒贼擒王,一种是有帮手的,翦除羽翼。湘阴是后面一种,小爷叔,合肥要动湘阴,先要翦除羽翼,只怕你是首当其冲。”

胡雪岩悚然动容,但亦不免困惑,“莫非你要叫我朝合肥递降表?”他问,“我要这样做,怎么对得起湘阴?”

“递降表当然说怎么样也不行的。我看,小爷叔要联络联络邵小村。”

邵小村名友濂,浙江余姚人,也算是洋务人才,一向跟李鸿章接近,新近放的上海道——上海道本来是李鸿章的亲信刘瑞芬,因为刘坤一参盛宣怀一案,刘瑞芬秉公办理,因而得罪了李鸿章,设法将他调为江西藩司。刘去邵来,足以看出上海道这个管着江海关的肥缺,等于是由李鸿章在管辖。

“联络邵小村,不就是要吊合肥的膀子?莫非真的要磕了头才算递降表?”

“吊膀子”是市井俚语,语虽粗俗,但说得却很透彻。古应春默然半晌,突然提出一个惊人的建议。

“小爷叔,一不做,二不休,你索性花上二三十万银子,把邵小村攻掉!”

这一下,胡雪岩更觉错愕莫名,“你是说,要我去当上海道?”他问。

“是啊!”

胡雪岩无从置答,站起来踱着方步盘算了好一会,突然喊道:“七姐,七姐!”

七姑奶奶正在剥蟹粉预备消夜点心,听得招呼,匆匆忙忙出来问道:“小爷叔叫我?”

“应春要我去做上海道。你看他这个主意,行得通,行不通?”

七姑奶奶愣了一下,“怎么一桩事情,我还弄不清楚呢?”她看着她丈夫问,“上海道不是新换的人吗?”

这一下倒提醒了古应春,自觉虑事不周,邵友濂到任未几,倘非有重大过失,绝无开缺之理,因而点点头答说:“看起来不大行得通。”

“而且,我也不是做官的人。”胡雪岩问,“你看我是起得来早去站班的人吗?”

胡雪岩虽戴“红顶”,毕竟是“商人”。如今发了大财,起居豪奢,过于王侯,分内该当可摆的官派,也不过是他排场的一部分。倘说补了实缺,做此官,行此礼,且不说像候补道那样,巴结长官,遇到督抚公出,早早赶到地方去站班伺候,冀邀一盼,至少大员过境,上海道以地方官的身份,送往迎来,就是他视为畏途的差使。

七姑奶奶有些弄明白了,她也是听古应春说过,邵友濂是李鸿章的人,跟胡雪岩是左宗棠的人,算是敌对的。现在古应春建议胡雪岩去当上海道,取邵而代之,不是上海道对胡雪岩有何好处,只是要攻掉邵友濂而已。

“不管行得通行不通,也不管小爷叔舒服惯,吃不吃得来做官的苦头,根本上就不该动这个念头!”

七姑奶奶说话向来爽直而深刻,因此,何以不该动这个念头,在古应春与胡雪岩都要求她提出解释。

“我倒先请问你,”七姑奶奶问她丈夫,“上海道是不是天下第一肥缺?”

“这还用你问?”

七姑奶奶不理他,仍旧管自己问:“小爷叔是不是天下第一首富?”

这就更不用问了,“不然怎么叫‘财神’呢?”古应春答说,“你不要乱扯了。”

“不是我乱扯。如果小爷叔当了上海道,就有人会乱扯。小爷叔是做生意发的财,偏偏有人说他是做官发的财,而偏偏上海道又是有名的肥缺,你说,对敲竹杠的‘都老爷’,如果应酬得不周到,硬说小爷叔的钱是做贪官来的,那一下跳到黄河都洗不清了。”

这一说,吓出古应春一身冷汗,如果胡雪岩当了上海道,真的说不定会替他惹来抄家之祸。

“应春,你听听。”胡雪岩说,“这就是为啥我要请教七姐的道理。”

“小爷叔,你不要替我戴高帽子!倒是有句话,我——”七姑奶奶突然顿住,停了一会才说,“慢慢再谈吧!”说完,转身走了。

胡雪岩并不曾留意于她那欲言又止的态度,重拾话题说道:“对邵小村,敷衍我不肯,要攻掉他,大可不必,那么,应春,你说,如何是好?”

“当然只有不即不离。”

“也就是一切照常?”

“是的。”

“那好。我们回头再来谈湘阴来了以后的做法。”胡雪岩说,“我想湘阴来后,我可以对怡和下杀手了。”

怡和是指英商怡和洋行。这家洋行的在华贸易,发展得很快,跟胡雪岩的关系是亦友亦敌。胡雪岩为左宗棠采办军需,特别是西洋新式的军火,颇得力于怡和的供应,但在从事丝的出口方面,怡和是胡雪岩的第一劲敌。

本来胡雪岩做丝生意,“动洋庄”是以怡和为对象。但怡和认为透过胡雪岩来买丝,价格上太吃亏,不如自己派人下乡收购,出价比胡雪岩高,养蚕人家自然乐意卖出,而在怡和,仍旧比向胡雪岩买丝来得划算。换句话说,养蚕人家跟怡和直接交易,彼此分享了胡雪岩的中间利益。

不过,这一点胡雪岩倒不大在乎,因为他讲究公平交易,而且口头上常挂一句话,“有饭大家吃”。养蚕人家的新丝能卖得好价钱,于他有益无损——青黄不接,或者急景凋年辰光放出去的账,能够顺利收回,岂非一件好事。

只是眼前有一样情况,非速谋对策不可,光绪五年怡和洋行在苏州河边,设了一家缫丝厂,今年——光绪七年,有个湖州人黄佐卿也开了一家,字号名为公和永,还有一家公平缫丝厂,由英商公平洋行投资,亦在密锣紧鼓地筹备之中。

怡和与公和永这两家缫丝厂,都还没有开工,主要的原因是,反对的人太多。一部机器抵得上三十个人,换句话说,机器开工一日的产量,用人工要一个月。这一来,浙西农村中,多少丝户的生计,有断绝之虞。因此丝业公所发起抵制,实际上是胡雪岩发起抵制,丝业公所的管事,都唯他马首是瞻的。

但这三家新式缫丝厂,势成骑虎,尤其是怡和、公平两家,倘或不办新式缫丝厂,他们在欧洲的客户,都会转向日本去买高质量的丝。

因为如此,三家新式缫丝厂,居然联成一起,共同聘请意大利人麦登斯为总工程师,指导三厂的技师,操作购自意大利或法国的机器,同时派人下乡,预付价款,买明年的新丝。这一下,可以说与胡雪岩发起的抵制,进入短兵相接的局面了。

胡雪岩手下的谋士,对这件事分成两派,大多数赞成抵制,少部分主张顺应潮流,古应春就曾很恳切地劝过他。

“小爷叔,如今不是天朝大国的日子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再狠也不能不看看潮流。机器缫丝,不断不毛,雪白发亮,跟发黄的土丝摆在一起看,真像大小姐跟烧火丫头站在一起,不能比了。这是没法子的事,当年英国发明蒸汽机,还不是多少人反对,可是到后来呢?”

“你说的道理不错,不过乡下那许多丝户,手里没有‘生活’做,叫他们吃什么?”胡雪岩说,“我尽我的心,能保护住他一天,我尽一天的心。真的潮流冲得他们立脚不住,我良心上也过得去了。”

这不是讲良心的事!古应春心里在想,如果真的能将三厂打倒,关门拍卖机器,那时不妨找几个人合伙接手,捡个现成的大便宜。当然,胡雪岩如果愿意,让他占大股,不过此时还不宜说破。

于是古应春一变而为很热心地策划抵制的步骤,最紧要的一着是,控制原料,胡雪岩以同样的价钱买丝,凭过去的关系,当然比工厂有利。无奈怡和、公平两厂,财力雄厚,后又提高收购价格,胡雪岩一看情势不妙,灵机一动,大量出货,及至怡和、公平两行高价购入,行情转平,胡雪岩抢先补进,一出一进狠赚了一笔。

这第一回合,怡和、公平吃了亏,手中虽有存货,初期开工,不愁没有原料,但以后势必难乎为继。而就在这时候,胡雪岩又有机会了。

机会就是左宗棠来当两江总督,“应春,”他说,“我们现在讲公平交易。怡和、公平用机器,我们用手,你说公平不公平?”

“这不公平是没法子的事。”

“怎么会没有法子?当然有,只看当道肯不肯做,如果是合肥只想跟洋人拉交情,不肯做,湘阴就肯做了。等我来说动他。”

“小爷叔,”古应春笑了,“说了半天,到底什么事肯做不肯做?”

“加茧捐。要教他们成本上涨,无利可图,那就一定要关门大吉了。”

这茧捐当然是有差别的,否则成本同样增加,还是竞争不过人家。古应春觉得用这一着对付洋商,确是很厉害,但须防洋商策动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经由李鸿章的关系,向总理衙门提出交涉。

“不会的。”胡雪岩另有一套看法,“合肥碰了两个钉子,不会再像从前那样多管闲事了。再说,我们江浙的丝业,跟他北洋风马牛不相及,他就要想管闲事,你想,湘阴会买他的账吗?”

正谈到这里,七姑奶奶来招呼吃消夜。古家是很洋派的,饭厅中正摆一张桃花心木的长餐桌,六把法国宫廷式的椅子,不过座位还是照中国规矩,拿长餐桌两端的主位当作上座,古应春夫妇分坐他的左右首作陪,弄成个反客为主的局面。

消夜粥菜是火腿、皮蛋、肉松、虾子腐乳、糟油萝卜之类的酱菜,在水晶吊灯照耀之下,色彩鲜艳,颇能逗人食欲,“我想吃点酒。”胡雪岩说,“这两天筋骨有点发酸。”筋骨发酸便得喝“虎骨木爪烧”,这是胡庆余堂所产驰名南北的药酒。胡雪岩的酒量很浅,所以七姑奶奶只替他在高脚玻璃杯中倒了半杯。

“七姐,”胡雪岩衔杯问道,“你啥辰光到杭州去?老太太一直在牵记你。”

“我也牵记老太太。”七姑奶奶答说,“年里恐怕抽不出工夫,开了春一定去。”

“喔,有件事我要跟你们商量。明年老太太六十九,后年整七十,我想趁湘阴在这里,九也要做,十也要做。”

胡雪岩的门客与属下,早就在谈论,胡老太太七十整寿,要大大热闹一番,如今胡雪岩要借左宗棠两江总督的风光,明年就为胡老太太做生日,这一点七姑奶奶倒不反对,不过俗语有“做九不做十”之说,如果“九也要做,十也要做”就不免过分了。

心里是这样想,可是不论如何,总是胡雪岩的一番孝心,不便说什么煞风景的话,只是这样答说:“九也好,十也好,只要老太太高兴就好。”

“场面撑起来不容易,收起来也很难。”胡雪岩说,“这几年洋务发达,洋人带来的东西不少,有好的,也有坏的,学好的少,学坏的多,如果本来就坏,再学了洋人那套我们中国人不懂的花样,耍起坏来,真是让他卖到金山去当猪仔,都还不知道是怎么样到了外国的。七姐,你说可怕不可怕?”

七姑奶奶不明他的用意,含含糊糊答一声:“嗯。”

“前一晌有个人来跟我告帮。”胡雪岩又说,“告帮就告帮好了,这个人的说法,另有一套,他说,‘胡大先生,你该当做的不做,外头就会说你的闲话,你犯不着。’我说:‘人生在世,忠孝为本,除此以外,有啥是该当做的事?我只要五伦上不亏,不管做啥,没有人好批评我。’他说:‘不然。五伦之外,有一件事是你胡大先生该当做的事。’我问:‘是啥?’你们道他怎么说?他说:‘花钱。’”

此人的说法是,胡雪岩以豪奢出名,所以遇到花钱的事,就是他该做的事。否则就不成其为胡雪岩了。接下来便要借五百两银子,问他作何用途?却无以为答。

“我也晓得他要去还赌账,如果老实跟我说,小数目也无所谓。哪晓得他说:‘胡大先生,你不要问我啥用途,跟你借钱,是用不着要理由的。大家都说你一生慷慨,冤枉钱也不知道花了多少。你现在为五百两银子要问我的用途,传出去就显得你胡大先生“一钿不落虚空”,不是肯花冤枉钱的人。’你们想,我要不要光火?”

“当然要光火。”古应春答说,“明明是要挟,意思不借给他,他就要到处去说坏话。可恶!”

“可恶之极!”胡雪岩接着往下谈,“我心里在想,不借给他,用不着说,当然没有好话,借给他呢?此人说话向来刻薄,一定得便宜卖乖,说是‘你们看,我当面骂他冤大头,他还是不敢不借给我。他就是这样子不点不亮的蜡烛脾气。’你们倒替我想想,我应该怎么办?”

“叫我啊!”七姑奶奶气鼓鼓地说,“五百两银子照出,不过,他不要想用,我用他的名字捐了给善堂。”

胡雪岩叹口气,“七姐,”他说,“我当时要有你这点聪明就好了。”

“怎么?”古应春问,“小爷叔,你是怎么做错了呢?”

“我当时冷笑一声说:‘不错,我胡某人一生冤枉钱不晓得花了多少,不过独独在你身上是例外。’我身上正好有一张北京‘四大恒’的银票,数目是一千两,我说:‘今天注定要破财,也说不得了。’我点根洋火,当着他的面,把那张银票烧掉了。”

“他怎么样呢?气坏了?”

“他倒没有气坏,说出一句话来,把我气坏了。”

“他怎么说?”

“他说:‘胡大先生,你不要来这套骗小伢儿的把戏,你们阜康跟四大恒是同行,银票烧掉可以挂失的。’”

古应春夫妇默然,然后七姑奶奶说道:“小爷叔,你吃了哑巴亏了。”

确是个哑巴亏。胡雪岩根本没有想到可以“挂失”,及至此人一说破,却又决不能去挂失,否则正好坐实了此人的说法,是“骗小伢儿的把戏”。

“后来有人问我,我说有这桩事情,问我有没有挂失?我只好笑笑,答他一句,‘你说呢!’”

“能有人问,还是好的,至少还有个让人家看看你小爷叔态度的机会。就怕人家不问,一听说有这件事,马上就想到一定已经挂失了,问都不用问的。”古应春说,“阿七说得不错,小爷叔,你这个哑巴亏吃得很大。”

“吃了亏要学乖。”胡雪岩接口说道,“我后来想想,这位仁兄的确是有道理,花钱的事,就是我该当做的事,根本就不应去问他的用途。如果说我花得冤枉了,那么我挣来的钱呢?在我这面说,挣钱靠眼光、靠手腕、靠精神力气,不过我也要想想亏本的人,他那面蚀本蚀得冤枉,我这面挣的就是冤枉钱。”

“小爷叔的论调,越来越玄妙了。”古应春笑道,“挣钱也有冤枉的?”

“挣了钱不会用,挣的就是冤枉钱。”胡雪岩问道,“淮扬一带有种‘磬响钱’,你们有没有听说过?”

古应春初闻此“磬响钱”三字,七姑奶奶倒听说过,有那一班锱铢必较,积资千万,而恶衣恶食,一钱如命的富商,偏偏生个败家子,无奈做老子的钱管得紧,就只好到处借债了。利息当然比向“老西儿”借印子钱还要凶,却有一样好处,在败家子还不起钱的时候,决不会来催讨。

“那么要到什么时候还呢?”七姑奶奶自问自答地为古应春解释,“要到他老子死的那天。人一咽气,头一件事是请个和尚来念‘倒头经’,和尚手里的磬一响,债主就上门了,所以叫做磬响钱。”

“与其不孝子孙来花,不如自己花,自我得之,自我失之,本来也无所谓。不过,小爷叔,你说花钱的事,就是该当你做的事,这话,”古应春很含蓄地说,“只怕也还有斟酌的余地。”

“我想过好几遍了,既然人家叫我‘财神’,我就是应该散财的,不然就有烦恼。”胡雪岩急转直下地回入本题,“譬如说明年老太太六十九,我一定要做。不做,忌我的人就有话说了,怎么说呢?说胡某人一向好面子,如今两江总督是左大人,正好借他的威风来耍一耍排场,不做不是他不想做,是左大人对他不比从前了,胡老太太做生日,礼是当然要送的,不过普普通通一份寿礼,想要如何替他做面子,是不会有的事。倒不如自己识相为妙。七姐,你说,如果我不做,是不是会有这种情形?”

七姑奶不能不承认,却换了一种说法:“做九原是好做的。”

“明年做了九,后年还要做。”胡雪岩又说,“如果不做,又有人说闲话了,说胡老太太做七十岁是早已定规了的。只为想借左大人招摇,所以提前一年。做过了也就算了,他这两年的境况不比从前,能省就省了。七姐,你要晓得,这比明年不做还要坏!”

“为什么呢?”

“这点你还不明白?”古应春接口,“这句话一传开来,阜康的存款就要打折扣了。”

“岂止打折扣?”胡雪岩掉了句文,“牵一发而动全身,马上就是一个大风浪。”

七姑奶奶无法想象,会是怎样的一种“大风浪”,只是看他脸上有难得一见的警惕之色,忍不住将她藏之心中已久的一句话说了出来。

“小爷叔,我也要劝你,好收收了。不过,我这句话,跟老太太说的,意思稍微有点不同,老太太是说排场能收则收,不必再摆开来,我说的收一收是能不做的生意不做,该做的生意要好好儿做。”

此言一出,首先古应春觉得十分刺耳,不免责备:“你这话是怎么说的?小爷叔做生意,还要你来批评?”

“应春!”胡雪岩伸手按着他摆在桌上的手,拦住他的话说,“现在肯同我说真话的,只有七姐。我要听!”说着还重重地点一点头。

古应春原是觉得胡雪岩的性情,跟以前不大一样了,怕七姑奶奶言语过于率真,惹他心中不快,即或不言,总是件扫兴的事。既然他乐闻逆耳之言,他当然没有再阻挠的必要,不过仍旧向妻子抛了个眼色,示意她措词要婉转。

“有些话我摆在肚皮里好久了,想说没有机会。既然小爷叔要听,我就实话直说了,得罪人我也不怕,只要小爷叔有一句两句听进去,就算人家记我的恨,我也是犯得着的。”

由这一段开场白,胡雪岩便知她要批评他所用的人。对这一点,他很在意,也很自负,他认为他之有今日立下这番乾嘉年间,扬州盐商全盛时期都及不上的局面,得力于他能识人,更能用人,这当然要明查暗访,才能知道一个人的长处何在,毛病在哪里。不过,他听人月旦人物,胸中却自有丘壑,首先要看批评人的人,自己有没有可批评之处,然后才来衡量那些批评,哪一句是可以听的,哪一句是对方希望他能听的。七姑奶奶是极少数他认为应该佩服的人之一,她对人的批评,不但要听,而且唯恐她言之不尽,因而觉得有鼓励她的必要。

“七姐,没有人会记你的恨,因为没有人会晓得你同我说的话。你有见到的地方,尽管说,就是我有错处,你亦不必客气,你说了实话,我只有感激,决不错怪你。”

有这样诚恳的表示,反使得七姑奶奶觉得光是批评某些人,犹不足以尽其忠悃,要批评就要从根本上去批评毛病的由来。

“小爷叔,说实话,跟前个十来年比起来,我对你的敬重打折扣了,不过小爷叔,对你的关心,是有增无减。思前想后,有时候为你想得一夜困不着。”

这话说得胡雪岩悚然动容,“七姐,”他说,“我们是患难之交,我最佩服你是女中丈夫。我自己也知道,做人处世,没有十几年前那样,处处为人着想,不过,总还不算对不起人。场面虽然扯得大,用的人是得力的,里里外外都绷得牢,不晓得七姐是为啥为我愁得一夜困不着。”

“我愁的是树大招风。小爷叔,你是丈八灯台,多少人沾你的光,照出一条路来,走得又快又稳,可惜你照不见自己。”

“丈八灯台”这句俗语,是如此用法,胡雪岩觉得格外贴切,因而也就更重视她的下文了。

“七姐,亏得还有你看得清楚。今天没有外人,请你老实说,我有哪些毛病要改?”七姑奶奶沉吟不语。她本想着,你认为你用的人都得力,里外都能绷得住,这一点就要改。不过这好像一概抹杀,会惹胡雪岩起反感,何况事实上也有困难,如果他这样说一句,照你说起来,我用的人统统要换过,请问,一时三刻哪里去找这么多人?找来的人是不是个个靠得住?这就无辞以答了。

古应春多少看出她的心思,怕她说得过分,徒乱人意,无益实际,便暗示她说:“阿七,你谈一两件小事,小爷叔心里自然有数。”

“好!”七姑奶奶接受了这个建议,略想一想说道,“小爷叔,我讲两件你自己不知道,人家替你得罪了人,都记在你账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