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转眼间,我和百家讲坛结缘已经三年了。三年之中,我接连录制了《武则天》、《太平公主》和《唐玄宗》。这三个人物时间上首尾相接,辈分也正是祖孙三代,俨然合成一部李唐王朝的成长史。更何况,这祖孙三代的生命历程,其实也正是大唐走向强盛的成长历程。我曾跟编导开玩笑说,大唐之美尽在于此了。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集中精力思考与领略大唐盛世波澜壮阔的成长史,对我来说也是一件难得的幸事。

可是,思考大唐盛世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圣经》里说:“太阳底下无新事。”事实上,从物质角度讲,新生事物总是层见叠出,甚至已非“日新月异”所能概括;但是,从精神角度讲,人类的心灵却始终息息相通,人类的精神也始终一脉相承。正因为如此,我才愿意讲“吾貌虽瘦,天下必肥”的故事,因为塑造了那个盛世的情怀仍然有助于塑造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我也喜欢讲“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诗句,因为打动了唐朝人的情感仍然能够拨动我们今天的心弦。事实上,历史绝非万劫不复的过去,它永远以精神的形式活在当下,给我们安身立命的依据,教我们人处世的准则,让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有了来历,也有了方向。三年以来,我之所讲、听众之所听与读者之所读的,不正是大唐开放进取的精神与中华文化雍容浑厚的力量吗?

三年时间,已经足够让李隆基从斗鸡走狗的临淄王变为励精图治的唐玄宗,那么,三年时间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呢?第一个收获,它让我和《百家讲坛》的编导们从单纯的工作关系变为可以倾心交谈的朋友。如今,只要拿起听筒听第一个音符,我就可以分辨出,这究竟是严肃的魏学来、谨慎的兰培胜、亲切的李伟宏,还是幽默的孟庆吉。当然,电话的那一端最有可能是张长虹,因为工作联系紧密,更因为个性相投,我们已经成为可以随便抓起电话聊天的朋友——虽然聊得最多的还是工作。因为有他们的关照,录制节目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更快乐的是每次录完节目回家,坐在化妆师杨静女士的车上,听她用最温柔的声音讲点点滴滴的生活琐事,心头总是一片温暖。

第二个收获,三年时间也足够让我成长一点——我讲《武则天》的时候,号称“语速极快,气势滔滔”(媒体评论语),如今再看《唐玄宗》,我发现,自己居然“老成持重”了许多,气势是否滔滔依旧众说不一,但至少语速放慢了。三年前,当我刚刚走上百家讲坛的时候,“孔子学院”的总部在北京刚刚落成;而今,全球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已经接近五百所。传统文化在复兴,中华文明在传播——原来,我一直和祖国一起成长。

《唐玄宗》讲座的播出,得到中央电视台社教节目中心教育专题部副主任魏淑青女士和《百家讲坛》栏目制片人聂丛丛女士、导演高虹老师及制片吴林老师的点拨与关照;图书的出版,得到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经纬社长、刘东风副社长的大力支持;而书稿的加工整理,则凝聚着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侯海英女士和其他编审人员的心血,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写完最后一行字,正值二○○九年“平安夜”将尽之时。我虽然不是基督徒,但此时此刻还是忍不住掀开窗帘,仰望星空——对我而言,期待一本新书,也仿佛是期待一个婴儿的诞生。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