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坎坷仕途 二、北周武帝亲政

就在杨坚郁郁寡欢、求神问卜的时候,北周出了一件大事,一下子就改变了整个政局,也再次改写了杨坚的命运。

这件大事就是北周武帝诛杀权臣宇文护。北周武帝名叫宇文邕,是北周的第三任皇帝。他能当上皇帝,还是拜宇文护专权所赐。

宇文邕是宇文泰的第四个儿子,本来是轮不到他当皇帝的,但是,就因为宇文护一连杀了两个皇帝,他居然成了皇帝。前面说过,宇文护废掉西魏皇帝,拥立宇文泰的嫡长子当了皇帝。这就是北周孝闵帝。既然有这么大的功劳,宇文护难免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想自己专权。可是,北周孝闵帝也不是好欺负的,非要和宇文护较量,结果宇文护发狠,把北周孝闵帝毒死了,另立了宇文泰的庶长子当皇帝,史称北周明帝。

这北周明帝也是个有血性的人,当了皇帝之后接着跟宇文护斗,宇文护不耐烦,又把他毒死了。这时候再看看宇文泰活着的儿子,觉得十七岁的宇文邕比较老实,就让他当了皇帝。这就是后来的北周武帝。这样一来,宇文护又成了北周武帝的大功臣,还是继续专权。

北周武帝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当年,他的父亲宇文泰就非常赏识他,曾经说:“成吾志者,必此儿也。”他的哥哥北周明帝临死前,也说:“能弘我周家,必此子也。”两代皇帝都对他评价这么高,可见北周武帝必有不凡之处。

他和两个哥哥一样,也想结束宇文护专权的局面,但是,他不急于求成,而是宁愿把时间拉长,分两步走。

第一步叫韬光养晦。北周武帝一上台就装傻,表现出一副对政治不感兴趣的样子,任由宇文护发号施令,解除宇文护的怀疑。装傻之外,他还对宇文护毕恭毕敬,努力讨得他的欢心。

即位之后,他下了一道诏命,说:“大冢宰晋国公……亲则懿昆,任当元辅……自今诏诰及百司文书,并不得称公名。”意思是说,大冢宰宇文护,从亲戚的角度来说是我哥哥,从官职的角度来说是国家的宰相,这是多么尊贵的人!以后任何诏诰和文书,都不能直呼其名,只能称晋国公,以示尊重。这就是所谓的赞拜不名,在中国古代是极大的荣耀。

事实上,不仅赞拜不名,他每次在宫里见到宇文护,都要站起来说话。他说,我和晋国公不仅是君臣,还是亲人,宇文护是堂哥,我是堂弟,站着说话是应该的。

他讨好宇文护本人还不够,还要讨好宇文护的家人。当时,宇文护的母亲被北齐俘虏,三十五年之后才放回北周。老母亲受了这么多委屈,宇文护自然想竭尽全力地补偿她。北周武帝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对这位伯母特别关心。每到年节都要给伯母跪拜祝贺,伺候得比皇太后还要周到。看见武帝对自己的母亲好,宇文护也很感动,对他的警惕就放松了。

北周武帝这样韬光养晦了整整十二年。十二年如一日地忍气吞声,他得到了两个收获。

第一,慢慢打消宇文护的戒心,让宇文护对他放松警惕。

第二,慢慢滋长宇文护的骄奢,让他狂妄自大,尽情树敌。

等到宇文护戒心基本解除,树敌也越来越多的时候,北周武帝该使第二招了。

第二招叫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宇文护有个亲信叫宇文直。此人也是北周武帝的亲弟弟,跟两头都有关系。建德元年(572),宇文直因为作战不利被宇文护罢官,心里不忿,一气之下,转而投靠了北周武帝。武帝一看敌人内部发生分裂,感觉时机差不多了,于是就制订了一个计划。

这一年春天,宇文护从同州返回长安,北周武帝照旧出来迎接,陪同宇文护一起拜见北周武帝的母亲——皇太后。

武帝一边走,一边对宇文护说:“太后春秋高,颇好饮酒。虽屡谏,未蒙垂纳。兄今入朝,愿更启请。”母后现在岁数大了,还老是喝酒,对身体多不好!哥哥你有威望,她也尊重你,请你劝劝她吧。

宇文护说,我劝她倒是可以,但是怎么劝呢?

这时候,武帝从怀里掏出一篇《酒诰》说,我早想好了。您见皇太后的时候,就把这篇《酒诰》读给太后听,太后觉得惭愧,没准儿从此就戒酒了。

宇文护觉得没有问题,当即应承下来。进到太后居住的含仁殿,拜见太后,宇文护然后大摇大摆地坐下,武帝则规规矩矩地在旁边侍立。宇文护坐好之后,就按照武帝的交代,对太后读起了《酒诰》。

没想到他读得正起劲,武帝举起玉珽就往他脑袋上猛地一击,宇文护一下子就跌倒在地。但是,没有死。

这可太意外了,情急之下,武帝赶紧命令心腹宦官何泉用刀砍,不料宇文护平时威风惯了,何泉怕他,心慌手颤,连砍几刀都没有击中要害。

这下可危险了,万一宇文护挣扎出去,发动政变,北周武帝可就要变成他手下的第三个牺牲品了。怎么办?宇文护的心腹宇文直当时已经投靠武帝了,他此时就埋伏在宫里充当预备队员,一看形势危急,马上跑了出来,一刀砍死了宇文护。

就这样,杀死两代皇帝的权臣宇文护命丧黄泉,北周武帝终于大权在握,当上了真皇帝。

消灭了宇文护的势力,这对北周的发展可是一件大事。从此,北周结束了权臣专权造成的政治乱象,开始在一代英主北周武帝的领导下,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了。

这件事能够成功,不仅北周武帝高兴,杨坚也跟着雀跃起来。毕竟这么多年,一直是宇文护在压制他。现在宇文护死了,北周武帝又会怎样对他?杨坚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