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家 蔡邕

东汉灵帝熹平四年(175),京城洛阳出了一件大事。在太学门口,立了数通石碑,内容是官方钦定的《六经》,作为天下读书人校订文字的范本,这就是著名的《熹平石经》。一时之间,太学热闹非凡,每天来此观览摩写的人很多,车有上千辆,道路为之阻塞。


蔡邕像

石经的书写者,是东汉大文学家、大史学家、大音乐家、大画家、大书法家蔡邕。

蔡邕(133-192),字伯喈。陈留圉县(今河南开封陈留镇)人。因为曾官拜左中郎将,世称“蔡中郎”。他算得上是东汉最博学多才的人了。他的诗文俱佳,善弹琴吹笛,并善作曲,书法水平也极高。据说他曾入中岳嵩山学书,在石室中得到一素书,是用篆书书写的李斯、史籀的用笔法。蔡邕潜心研究了三年,终成大器。他精篆、隶,又在鸿都门外看见工匠用扫帚蘸石灰写字,大受启发,发明了“飞白”书。

唐张怀瓘《书断》列蔡邕八分、飞白入神品,大篆、小篆、隶书入妙品,说他“体法百变,穷灵尽妙,独步古今”。他书写的《熹平石经》近年出土残石很多,其书结体端正,艺术性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