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汉字的古文字阶段 第二节 金文

根据考古发现,我国早在殷商时期,就已进入了青铜时代。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从商代到周代,统治者和贵族广泛利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主要有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如鼎、鬲〔li立〕、豆、爵、尊、盘、钟、钲〔zhenq征〕等等。在这些器具上头,常常刻铸文字,表示持有者是谁,铸造器具的缘起、目的等。因为古代管“铜”叫“金”,用于这一类器具的青铜则叫“吉金”;所以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就叫 “金文”,也叫“吉金文字”。古人又以钟、鼎作为青铜器的总称,所以金文也叫“钟鼎文”。

跟现代的铸铁产品一样,青铜器的铸造一般也要使用泥制模型,叫做“陶范”。金文是预先雕刻在陶范上再铸出来的,也有少数则是铜器铸好后直接刻上的。由于陶范质地松软,雕刻比龟甲、兽骨更为容易,所以早期金文比甲骨文的图绘性质更强,更为接近原始文字。例如“日”字,金文写作⊙,是圆圆的太阳中间有个黑点(有人认为黑点表示太阳黑子),而甲骨文由于在坚硬的质地上刻写圆形不方便,只能写成“曰”。又如钉子的“钉”,甲骨文写成○,金文写作,更像钉子的形状。

青铜器上所刻铸的文字,有许多是记名式的,即仅标记该器物的属主之名如族氏名、作器人名、受祭人名等,因此都很简短。早期青铜器上的文字较为原始,尤其是族氏名,可以认为是氏族的图腾,也就是族徽(图12)。这些族徽,有许多只是一种图形符号,还不是文字,当然也有不少后来经过或大或小的演变,成为汉字大家庭中的成员。


图12 青铜器上的族徽

和甲骨文一样,金文的形体也还没有定型化,同一个字常常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如:

金文中也有合文,例如:

金文中也有合文,例如:

青铜器在西周得到极大的发展,铜器上的文字也随之增多,由只有一两个字、两三个字的记名标记扩展到几百字的长篇铭文。如周宣王时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就有将近500个字,记述比较复杂的事件,是研究当时历史和社会的珍贵材料。(图13)

早期金文的形体,就繁简程度来说往往与甲骨文差不多,但金文本身的历史很长,形体结构在发展中常常发生简化。例如保卫的“卫”字,甲骨文写作, 在商代金文中写作, 口表示一个方形的城池,或表示保卫城池的武士的脚步,是一个很生动地表现该字本义的字。到西周后期,这个字常简化为, 春秋时代就简化为了。又如“文”字在甲骨文中常写成、,表示花纹,西周早期金文中还写成等,到西周晚期就简化为了。

与此同时,金文的形体也逐渐脱离图绘性而变为线条化、平直化,例如“火”字在西周早期写作,像一团跳动的火焰,到后期就演变为火了。

殷周的青铜器,早在汉代就已不断出土,为学者所研究,包括金文在内,早已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到现在为止,青铜器上的金文发现的不同单字约有3000个,其中约有近2000个能正确释读。


图13 毛公鼎铭文(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