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格调新颖的隋唐五代陶瓷 第三节 白瓷和青花

隋唐五代是白瓷发展迅速并取得极大成就的时期,在白瓷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发明青花装饰,为彩绘瓷器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光彩。

前面已经谈到北朝发明了白瓷,作为日用器皿,这种瓷器在观感上更惹人喜爱。白色釉对各种颜色反映鲜明,适宜作各种彩色装饰,所以从北朝后期发明以来,到唐朝时便突飞猛进,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我国北方,由于瓷土白净,气候干燥,窑炉结构等原因,适合白瓷的发展,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省一大批白瓷手工业作坊建立起来,与南方历史悠久的青瓷相抗衡,形成“南青北白”的局面。到晚唐五代时期,安徽、江西等地也发现了白瓷窑址,但生产规模较小。白瓷仍然以北方为主。

唐代白瓷,以河北邢窑的产品为代表,当时既生产质量很高的精细白瓷,也生产质量较低的粗糙白瓷,因而能够满足社会各阶层的需要,所以唐代李肇在《国史补》中指出邢窑白瓷“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白瓷的器物带有西域特色的器形比青瓷还丰富。为了便于不同阶层的雇主的需要,白瓷上往往刻有文字,如唐大明宫发现的刻有“盈”、“翰林”等字款的瓷器。还有为了招徕顾客购买,在胎体上刻写:“丁大刚作瓶大好”等类似商标式的文字。

生产白瓷的窑址除邢窑外,还有巩县窑、曲阳窑、密县窑、登封窑、河津窑、安阳窑、陕西铜川黄堡窑、景德镇窑等。唐代白瓷也大量运销海外,在很多国家都有发现。

青花瓷器是中国瓷器史上最富特色的品种,长期以来人们对其进行了许多探索。江苏扬州唐城考古中发现唐代的青花瓷片,后来河南的考古工作者在巩县窑址中也发现了青花瓷片。经过化学分析,目前所见的所有青花瓷片都来自巩县窑。青花瓷器是在白瓷的基础上,采用釉上彩、釉中彩和釉下彩的技艺创造出来的。釉下彩工艺做出的青花瓷是以后青花瓷器的主流。

青花瓷是以钴蓝为颜料,在胎体上画花纹,然后涂上一层透明釉,在1200℃高温下一次烧成。唐朝青花至今没有在生产白瓷水平最高的邢窑窑场发现。在河南巩县窑发现很多,可能与巩县窑能得到钴料有密切关系。因为巩县窑的三彩釉陶中比较多地使用钴蓝,即蓝彩或蓝釉。巩县窑白瓷水平不高,属于粗白瓷,所以唐朝青花的特点是胎体较粗,白度不高。由于钴料含铁,所以青花色泽浓艳,蓝中透紫。目前扬州发现的唐青花总共只有12块碎片。根据这些碎片判断,器形有碗、盘、枕等。装饰花纹有中国传统的花卉,也有西亚情调的图案。青花瓷器在唐朝以后不断提高工艺制作水平,经过宋、元的发展,到明清时期成为最富民族特色的瓷器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