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儒史佛道 汉字的起源与六书

文字的使用,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汉字以“象形文字”为特征而在人类语林中独树一帜。

那么,汉字起源于何时,又是谁创造的呢?

《世本》、《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等古文献,都说汉字是在黄帝时代由仓颌、沮诵两人创造的。

许慎的《说文解宇》认为伏羲作八卦,启发人们根据不同事物去作不同的符号。神农氏时代“结绳而治”,但庶事繁多,终于不能满足。于是,应历史潮流,在黄帝时代就出现了仓颌造字,并说仓颌初造字时,“依类象形”谓之文,后来“形声相益”谓之字。经过长期演进发展,总结成构成汉字的六种方法,称为“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还有的古书说,仓颌仰观星象圆曲之势,俯察龟纹纵横之象,至于什么鸟羽、山川,甚至手掌纹路等,都是他据以创作文字的基础。

鲁迅在《门外文谈》中曾对此作了深刻的讽刺:

“我们听惯了一件东西,总是古时候一位圣贤所造的故事,对于文字,也当然要有这质问。但立刻就有忘记了来源的答话:字是仓颉造的。”

“这是一般的学者的主张,他自然有他的出典。我还见过一幅这位仓颉的画像,是生着四只眼睛的老头陀。可见要造文字,相貌先得出奇,我们这种只有两只眼睛的人,是不但本领不够,连相貌也不配的。”

还有古人认为是伏羲造字代替结绳记事,文籍也在他那个时代兴起,这显然要比黄帝时代早得多了。

在清末民初疑古思潮的影响下,有人提出汉字实际上是孔子亲手制定的,甲骨文的发现迅速粉碎了这种神化孔子的说法。甲骨文的发现也动摇了《说文解字》有关文字起源的传说,对传说的“六书”理论也提出了各种质疑。

现在,我们知道,中国文字的基础是“象形”,是广大的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