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萨满文化遗留现象的类别

同世界许多地区的民族一样,中国少数民族已经置身于全球化的场景,尽管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在许多方面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主导的经济结构、社会生活和大众文化心态不那么同步,但是各种渠道的现代化或全球化的影响已经存在,它们正在改变少数民族传统得以生产及再生产的环境和手段,当代少数民族所遭遇的文化问题已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

1)消失了的萨满教

多年的民族文化调查经验使我们看到,现今时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已经发生巨大大变化,甚至是结构性的变化。那些少数民族的共同分享的传统生活方式逐渐消失,传统环境下的文化整体感觉和自发性的文化表现也逐渐缺失,由独特地理环境营造的“家乡”的意识受到“现代化”的极大影响而逐渐失去特色。

在当今变革剧烈的社会生活中,许多少数民族传统所提供的认识世界的知识模式遇到太多的无法克服的困难和难以解决的问题。现实世界的许多问题对固守民族传统的人来说,不可理解。无庸讳言,一些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要求之间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传播引进推行了一些新的文化标准,尤其是那些体现在知识学科中的文化标准被加以制度化,它将使萨满们提供的知识地位发生彻底的改变,神灵的威信逐渐消退,鬼怪的出没越来越无足轻重。现代各种知识的不同表达,置疑着萨满教的认知内容、形式,使它们在许多范围和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可信性,萨满教对民族文化整体统协地位的丧失似乎已经成为定局。所以,我们能够亲眼目睹的萨满教常常是各民族保留下来的萨满教遗留物,像神偶、神本、萨满器具、萨满服装、祭祀用品、口头传说等等。

2)顽强挣扎的萨满活动

在某些地区,萨满们仍旧保持着跳神或祭祀。但大多数地区老萨满已经所剩无几,一些自称萨满的年轻人,既与老萨满格格不入,也不被一般群众所理解,只能在某种小圈子内活动,并没有形成什么群体文化势力和个人影响。相信萨满教的人越来越少,有的地方只有少数老年人还信仰它。一旦有了疾病,人们一般是到医院求治,很少有人愿意把病人交给萨满治疗。偶尔某些患了疑难病症或绝症的个别人,到了无药可医的时候,会在老人或信仰者的劝说下找萨满做个仪式,即使这样,大家的态度也是半信半疑。萨满们的活动在与现代教育、医疗系统、科学技术并行的过程中,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必然的。当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变迁过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某些地区国家体制性的科学、技术和教育的传播,还相对滞后,还不能达到对当地的社会传统进行现代化重建。因此,就不难理解许多少数民族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知识模式的混乱,价值观上的冲突,以及权威知识的多元化或多重性问题。

3)作为文化展示品的萨满教

全球化运动大大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民族文化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主要是由于其文化的非主流性,因其独特性、差异性而显现出现代魅力。外族人对本民族文化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本民族成员对自身文化传统的反思,唤醒了他们的民族热情,人们重新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认识这些传统的现代价值,从而强化了民族认同意识,更自觉地肩负起民族兴旺发展的责任。许多民族纷纷从民俗、艺术、宗教、建筑、学术不同方面来展示自己文化的独特性、奇异性,通过不同方式的族群意识表述和塑造,民族形象更加鲜明和强化,民族文化也借助现代社会的文化兴趣得到保护、传承、延续和发展。

民族文化独特性对现代人吸引最大,在蓬勃发展的民族文化宣传中,民族文化和民族居住地的自然风光成为有其经济价值,能够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我们看到,萨满文化同样处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中,在一些民族和地区,作为文化展示的商品而被积极地发掘和推荐。萨满文化由于受到商品经济的启发,成为系列化的民族展演。这样一来,萨满文化常常被简化为易于把握和利用的几种要素或特征,人为的编排使萨满文化逐渐变得客体化、非历史化。萨满文化表演在某些地区、某些场合成为引人瞩目的文化商品,吸引着观众对它们的好奇、享受和理解,以期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所以我们不难看到由政府行政部门组织的某些带有传统仪式外壳的大规模祭祀表演以及相关的文体娱乐活动,我们也能看到由萨满教调查者要求并通过地方政府协办的各种祭祀表演等等。

总之,萨满文化并不是一个严格的自我封闭体系,它所涵蕴的价值和意义在各种条件变化中始终处于不断加强或不断减弱的变异过程之中。每一个民族都会在现实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自己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保留或淘汰。社会不断发展,对民族文化的需要也不断发展,萨满文化遗留的各种现象将继续不停地处在变化和调整之中。我们今天提供的描述,将使人们看到近些年来那些处在民族文化变革时期的萨满文化各种现象。

本书所介绍的情况只是当代中国萨满教记忆和现象中的一小部分,它也是作者全部调查经历的部分内容。这里没有全部展示作者本人或当代中国萨满教学者调查收获的任务,它所希望的是读者通过本书中所介绍的几个案例来理解当代中国萨满教情况,并从中得出自己的感悟、判断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