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浴血奋战保滕县 1、宁静的家园

阳春三月,一望无际的麦地里,绿油油的麦苗刚刚分蘖,茁壮的茎叶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春风吹拂,沙沙地发出一片又一片的欢响。沿着广袤的麦地,一条沙河弯曲着,向前延伸开去。沙河两岸,苍老的柳树吐出新翠,一团团淡黄的色彩包裹着树枝,在太阳的照射下,美丽柔和地让人心跳。

沙河边上有一座村庄,一群农家的孩子这时正在柳树林里割着青草。

他们挎着的篮子和小筐里装满了新鲜的嫩草,是吃晌午饭的时候了,他们都该回家吃饭了。孩子毕竟是孩子,玩耍是天性。他们把装有青草的篮子、小筐子堆放在树下,折根柳条,拿镰刀割一下,用手拧拧,使枝条上的一层柳枝皮同枝干分离,然后抽出枝杆,管状的柳枝皮就可以做柳笛了。一个较大的孩子衔着柳笛吹了起来,嘀嘀嗒嗒,嘀嘀嗒嗒。笛声很清脆,他本想吹曲山东小调,可是柳笛发出的声音很单调。即使是这单调的笛音,孩子们也是高兴的。他们一个二个排成队,在树林里转着圈儿地吹。

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不知道,一场厄运正向他们走来。

就在这群孩子玩在兴头上时,天空中突然飞来了四五架飞机。他们没有见过这玩意儿,这是啥玩意儿呀?他们跑出柳树林,站在麦地里朝天昂着头,还用柳笛对着盘旋在头上的银色大鸟嘀嘀嗒嗒地吹。一架飞机朝他们俯冲下来,机关枪哒哒哒地扫射在他们瘦弱的身体上,紧接着是一声巨响。烟尘过后,麦地上留下一个大坑,一群孩子不见了,坑沿边散落两支小柳笛。村庄里的人家还来不及呼喊,自家的院子也落下了炸弹,瞬间村庄变成了一片火海。

这就是1938年3月的滕县。

那个时候,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像滕县沙河岸边这个村庄的悲剧数不胜数。沙河岸边柳树林里玩耍的那群孩子不知道,一群吃人的恶魔,从东瀛踏上中国的海岸,张着血淋淋的大口,企图把中国吞并。他们不知道,他们的省主席韩复榘贪生怕死,在日本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下,早已逃之夭夭,把山东大片河山让给了侵略者。正是韩复榘不战而退、不战而逃,导致津浦线正面空虚,日军迅速占领鲁南。滕县以北的邹县,已被日军占领,他们正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徐州。

徐州,位于江苏省西北部,邻近安徽、河南、山东三省交界之处,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故有“龙争虎斗几千秋”之说。1938年徐州更是中国的要塞重镇,它不仅是华北与华中之间的交通枢纽,也是从黄海进入中原地区的通道,津浦铁路与陇海铁路在此交会,大运河也在附近穿过,这里有向四面八方转运物资和兵力的交通条件。

南京国民政府最高统帅部看到了这一点,当淞沪会战局势趋于严峻之际,就开始组建以徐州为中心的第五战区。中国军队如果控制徐州,一方面可截断津浦路,将华北、华中两地的日军隔绝;另一方面,可保持中国军事上的大动脉陇海路,将日军阻在津浦路以东,保障华中,确保郑州和平汉路,使武汉后方有充分的时间重新作战略上的部署,有利于抗战的持久进行。

当然日军大本营同样看到了这一点,如果日军迅速占领了徐州,就可以将南北兵力会合,沿陇海路西进,直取郑州,并利用中原平坦的地形,发挥其机械化部队的优势,沿平汉路南进,在武汉还来不及部署的情况下,一举占领武汉。这样便可在短短的时间内让中国灭亡,至少可以让中国政府在锐不可当的进攻面前举手投降。

南京失守后,中国军队在战略上保卫军事指挥中心武汉的重要屏障,徐州势在必守,这是南京政府最高军事统帅部的决心。

占领南京后,日军急于打通津浦路,贯通南北两个战场,切断陇海线,夺取郑州,进攻武汉,徐州势在必得。这也是日军大本营的决心。

一场为争夺交通枢纽进行的血战已经不可避免。

这就是抗日战争中国军队正面战场上着名的徐州会战。

徐州会战由无数多个战役、大战组合而成,其中最着名的是滕县血战、临沂大捷和台儿庄大战。